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子”的概念。但對美國而言,金正日之死,也許真的進入到美國“戰略容忍”的設局之中,美國終於等到了這一天。因為獨裁者猝死之後,若接班人培養時間不足,政權結構必會發生變化。

美國奧巴馬總統上臺後,明顯地在部署一個在地緣上針對中國的環型包圍圈,從東北亞的日、韓,經臺灣、菲律賓,東南亞諸國如越南、柬埔寨、緬甸,再到印度、阿富汗,最後繞經中亞,收尾於蒙古。其中,北朝鮮與緬甸這兩個過去與西方格格不入卻又與中共交好的鐵樁腳,更是美國急欲拔除的物件。因此,北朝鮮這一“子”,幾乎牽動整個棋盤的大局。金正恩能不能守住大局,肯定不只是北朝鮮一國的內部事務。金正恩當然也是動見觀瞻。

《時代》週刊依慣例每年年底選出年度風雲人物,當然很有意義,但換一下腦袋,如有著名媒體能在年底選出預見性的新年度風雲人物,不也是很有趣而又有意義的事嗎?

海權VS陸權

——中國21世紀戰略新思維

中國發表《外交政策》白皮書,首次將海權以專章論述,顯示了中國在新世紀戰略佈局上對海權重視的新傾向。

中國曆來都是一個陸權大國。這主要是,(一)中國在地緣上位於歐亞大陸,中國西陲更直接深入到歐亞大陸的腹心;(二)人類歷史至少在10世紀甚至15世紀之前,遠洋航運的技術都未臻成熟,一直到15世紀初明朝鄭成功下西洋才正式大規模地揭開了人類遠洋航運的歷史,可惜曇花一現。

然而,繼鄭成功之後,西方哥倫布、麥哲倫陸續的海上探險卻展開了近代西方海權強國的崛起。從西班牙、葡萄牙、荷蘭,到英國、美國、日本,可以說,近500年來,所有列強無一不是海權國家。海運的興起也為重商主義、帝國主義、殖民主義的發展作了最好的鋪墊。。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對中國而言,在明初曇花一現、戛然而止的遠洋活動之後,卻走上了戰略收縮,甚至最終到了閉關自守的地步。“西”進“東”退的結果,就是近兩百年來,帝國主義頻叩中國大門,闖開大門,欺凌中國。中國也進入到3000年來最惡劣不堪的處境。

所謂否極泰來,1949年新中國建立之後,幾場關鍵的邊境戰爭終於穩住了一再下挫惡化的趨勢。1979年的改革開放,終於很勇敢地再度開啟大門迎向世界,並且,連續30年的快速增長也為中國的復興崛起開了一個最好的勢頭。對連續幾代的中國人而言,深刻的經驗是:侵略來自海上,機遇也來自海上,甚至未來的挑戰也來自海上。——近來出現的海洋關注以及海權思維,因此是一個邏輯的必然。

近年來,中國的經貿網路迅速遍佈全球,遠洋海軍從無到有,“利益疆界”也成了新的戰略思維,這一切,都標誌著一個新的中國海權世紀正在揭開序幕。《外交政策》白皮書的“海權”新一章正是一個時代的註記。

新世紀的中國,重視海權的必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中國的海權戰略要取得成功,必須留意三個關鍵:

(一)陸權不可偏廢。剛才說,中國從來就是一個陸權國家。歐亞(在一定程度上,非洲也是)大陸作為一個“世界島”從來就是人類文明的重心。近幾百年來,縱使海權國家興起,也未曾根本改變這個形勢。中國絕不能疏於對中亞、西亞及中東的經營。尤其,美國在經歷了伊拉克及阿富汗戰爭的挫折之後,已決定採取戰略退縮,再加上美國在穆斯林政策上始終都難以甩掉兩個包袱(1)以色列因素;(2)基督教基本教義派因素,對中國而言,這是十分有利的時機。必須認知到,陸權是中國的戰略縱深,是為海權的伸張作為後盾的。

(二)海權戰略有狹義及廣義兩種概念。狹義的海權戰略主要指軍事;廣義的海權戰略則包括經濟、貿易、政治、外交、科學、法律等等,總的來講,是一種廣泛的海洋發展觀。

所以,廣義的海洋戰略的形成,必須從觀念、意識、教育及人才培育開始做起,深入到每一個領域。具體舉例,中國的海洋教育相當薄弱,專業的海洋大學屈指可數,高層次的海洋研究也很有限。其次,中國的政府體制中,主管海洋部門的規模及位階也必須積極擴充與提升,非如此,不足以發展海權戰略。

(三)就地緣戰略角度來看。中國近年來努力發展遠洋海軍,並不斷嘗試出太平洋及印度洋,也在印度洋相關國家投資建設深水港,布建珍珠鏈。但如把中國的海洋戰略視為一盤棋,那麼這盤棋中的最大場或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