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獵狗嚇一跳,獵狗倒退好幾步。這個時候,獵人一見,頓生敬意,這個麻雀為了保護它的孩子這麼頑強,獵人很感動,動了惻隱之心,就把獵狗牽走了。
老師把課文讀完了就問同學們:“你們想想看,這隻老麻雀的行為表現了什麼精神啊?”小朋友馬上就開始想。因為好多人看過課文的教學參考書,知道答案,那答案寫的是:“這隻老麻雀的行為表現了偉大的母愛。”同學們就回答說是母愛。
這個時候,一個小男孩舉手了,說:“老師,我不同意這個答案。”老師問為什麼,他說:“你怎麼知道這隻老麻雀是母的呢?為什麼不是公的呢?為什麼一定是母愛,為什麼不是父愛呢?這篇課文我從頭看到尾,看了好幾遍,沒有一個地方能夠說明這是一隻母麻雀,你怎麼能斷定是母愛呢?”
這個老師一想,絕了,我的天,教了這麼多年書,還沒有一個人提出這問題哪!但他是有道理的,你不能證明它一定是母麻雀啊。老師就表揚了這個孩子:“同學們,剛才這位同學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發現了一個過去沒有人發現的問題。看來我們要把這個答案改一改,叫‘老麻雀的行為表現了偉大的親子之愛’,這就包括了父愛母愛。”
從這個故事中你可以看到,就在孩子的童言無忌中,充滿了他的成長、他的思考,這是有價值的。所以說捍衛童年不僅僅是讓孩子睡好覺,有玩的權利,你還要捍衛他童年的表達的權利。
在這個方面有一個媽媽做得很棒。武漢有一個女孩叫江典帥,她從小就愛提問題,她一提問題,有很多,她媽媽都回答不上來。她媽媽就像前面的兩個媽媽說的那樣,很尊重孩子。回答不上來怎麼辦呢?就去買個大本子,女兒提了問題她答不上來,就記在本子上。
這個女兒一看,我提問題媽媽還記下來,那我就多提問題。結果她媽媽記了兩大本子問題,而這個江典帥就變成了問題大使。她上學以後也特愛提問題,每堂課都提問題。學問,學問,就是要學會問,很多學問是問出來的。敢於質疑是現代學習的重要品質,也是童年非常重要的一種品質。
江典帥上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發現數學教材有錯誤,還給教材的主編寫信,最後主編看了以後覺得還真有點道理,表示下次要修改。
你想想看,這樣的孩子是不是就會發展得好啊!上課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愛提問的孩子是這樣上課的:他們和老師是同頻共振,老是看著老師,小腦瓜不斷地轉。而那些怕提問的孩子就往後縮,把自己藏起來,老師千萬別問我,我不知道。這兩種狀態是非常不同的。
我提出我們要尊重兒童的未成熟狀態,剛才那兩個媽媽說得非常好,你可以問問孩子為什麼這樣想。你給孩子解釋解釋,當孩子的話說得很沒有禮貌的時候,你也不要去訓斥他,你可以給他一個暗示,讓他知道這個話不太好,不要說下去了。千萬別傷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表達欲。
我發現,如果你讓孩子不敢表達了,那孩子就容易出現成人化傾向,他們就會出現一種現象,叫“集體失語”。要特別注意,要警惕兒童出現“集體失語”。“集體失語”是什麼?是孩子不相信自己的語言,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不相信自己的大腦。小孩寫東西成人化,大人喜歡聽什麼就說什麼。
有個班裡寫作文,結果一個班的同學有30個孩子寫撿錢包。哪有那麼多錢包撿呢?這完全就是模式化的東西。其實最難得的就是兒童的個性表達,用兒童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兒童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維護兒童的權利,這樣才會出現健康的兒童。
成人化是兒童的災難。
捍衛童年,用一句最通俗的話來說就是:你要讓你的孩子像個孩子,不要讓他像個大人。包括現在小孩著裝什麼的,你都不能把他打扮成大人,舉止也要是兒童化。
準則1 父母要做童年的捍衛者(5)
我曾經給《人民日報》寫過一篇文章,就是說成人化是兒童的災難。我們特別要小心翼翼地去維護童年,從他睡眠的權利、從他遊戲的權利、從他幼稚的權利、從他未成熟的權利,等等,使我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成長,這樣的孩子才會心智健康地全面發展。雖然他可能沒有背那麼多的唐詩宋詞,沒有做那麼多的習題,但是他可能熱愛學習、喜歡觀察、反應敏銳、動作靈巧、手指靈活,而這些恰恰為他整個一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現在經常有人跟我說:“孫老師,你說我的孩子怎麼寫字這麼慢哪,什麼原因啊?”我說:“孩子寫字慢大概有幾十個原因,我不能斷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