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準則2 與孩子一起成長(2)

孩子一回家就上網,一回家就看電視,老看動畫片,你覺得孩子變得很怪異。半夜,媽媽起來上廁所,看兒子在被窩裡打遊戲,半夜做夢還打呢!孩子的很多行為已經改變了,他說話你也聽不懂。他們把“我們”不說“我們”,說“偶們”,這種話很多很多,這是網路語言。

這樣一個時代,我們成年人年齡越大上網越困難、越掌握不好。爺爺奶奶今天帶孩子更困難了。所以說在這樣一個時代,父母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需要學習,不但要學習怎麼教育孩子,還要學習怎麼掌握現代的一些資訊科技,還要特別想一想怎麼樣去理解今天的孩子。

怎麼理解今天的孩子呢?為此我們做過專門的研究。我們認為,21世紀是兩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的世紀。過去是三孃教子,今天也可以是子教三娘,兩代人要相互學習。

有一個父親跟我說:“哎呀,我那兒子不得了,才3歲。有一天他淘氣,我就揍了他,揍了一頓之後,他就往裡屋跑,他要撥110,說:‘打人犯法,我得打電話報警。’我的天哪,我趕快給按住了。”

在中國,可能打110報警也不一定管什麼用,但是在國外那可不得了,甚至你沒報警,你在家打孩子鄰居就報警了,警察就真來了,來了以後真把你抓走了。

有一個5歲的女孩問她媽媽:“媽媽,女的能當國家主席嗎?”媽媽一聽很高興:我女兒還問這個問題,有出息啊!媽媽就說:“能啊,現在好多國家都有女總統啊、女總理啊!”女兒說:“嗯,那我長大了要爭取當國家主席。”媽媽說:“好啊,你當了國家主席,我就是皇太后啊。”她女兒說:“那可不對,我是國家主席,你還是老百姓,跟你沒關係。”這個媽媽很感慨,說:“我還是個知識分子呢,怎麼女兒一說國家主席,我馬上就想到皇太后了呢?”可能就是看什麼清朝、明朝的電視劇看多了,但是我們骨子裡邊真有那麼一些封建意識。

不向孩子學習,你沒法教育孩子。

我們少年兒童研究雜誌社和光明日報社、中國婦女報社搞過一個《向孩子學習》的徵文。有很多媽媽參加了,感慨萬千啊,寫了很多向孩子學習的文章。

有個媽媽是知識分子,她兒子上高一,她覺得兒子比較冷漠、不熱情,她老想用自己當年艱苦奮鬥的經歷來感染兒子,她就寫了篇文章,回憶當年她當紅衛兵到處去串聯,去延安,去聖地訪問的事情。

這個媽媽說:“在雁北高原的時候,經過一個山谷,都是鵝卵石,走一步退兩步,很艱難。我們6個紅衛兵下定決心排除萬難,困難面前有我們,我們面前無困難,無困難一定要走到底。磨得腳打了泡,還要往前走。”

她回憶了這一段,然後寫了文章給兒子看。她好好觀察她兒子的表情,沒有想到兒子沒表情。兒子看了以後說:“老媽,你們這6個人就沒有一個人提出來換條道走啊?”他媽媽等了半天是這句話:“換條道走啊!”他兒子說:“你們跟那堆鵝卵石較什麼勁啊!”這個媽媽就僵在那兒了,後來就琢磨這個問題。

你看看,一段讓父母熱血沸騰的經歷,到了兒子這兒,兒子就是輕輕一句話:“為什麼不換條道走啊?”這個差異太大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我們這代人是不會選擇的一代,也不需要選擇的一代。我們那個時候,一切都給你安排好了:好好上學、好好鬧革命、好好學功課,學完功課該畢業該分配,你就業工作也行,你考大學也行,分到哪個崗位上一干就很久,很少有人找工作,都是安排工作。我們一切都安排好了,所以我們習慣一切被安排。

現在的孩子不這樣,他們從小就生活在一個多元文化的時代,從小就學會選擇。“你今天想吃什麼?”“今天咱們上哪兒去玩?”這都跟孩子商量,孩子有很多很多可以自由選擇的機會。

現在很多年輕人有一個現象,我就見過一個這樣的朋友。深圳讀書節我去講演,一個記者說:“孫老師,你說孩子的選擇,我跟你說吧,我就是個典型的例子。我老爸老媽都罵死我了。”為什麼呢?他原來在湖南文化廳工作,在父母眼裡,兒子在省文化廳工作多體面、多穩定啊!結果他辭職了,闖深圳去了。到了深圳誰知道你能幹什麼呢?

準則2 與孩子一起成長(3)

很多成年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工作一輩子都不如意,但是他一輩子都不敢辭職,一定是“我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他老老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