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部分

之動搖猶豫。”董是用的栽贓手法,為公正客觀的史家所難接受。果如董氏所說,渡江之敗,應由李宗仁負責,那末,東北之失、平津之失、徐州之失,又是誰的責任呢?保衛廣州、保衛重慶、保衛成都,李未插手,蔣一人包辦,難道也是李“動搖猶豫”之罪嗎?

復職以後,蔣先生在一次總理紀念週的集會中,對兩千名黨的中上級幹部,發表了動人的演講詞。演說要點:(1)虛心接受中國大陸失敗的教訓。(2)不惜犧牲感情與顏面,徹底改造。(3)他自己將鞠躬盡瘁,爭取最後勝利。董說:“當他演說時,在座聽講之人多有落淚者。”足資採信。

復職後的迫切任務,便是加強安定內部的部署:提名新的行政院長人選,接替倦勤已久的閻錫山;新閣揆為陳誠將軍,時任東南軍政長官轄東南各省。陳歷任軍政要職,如軍政部長、參謀總長、東北行轅主任等。個性耿直,操守廉潔,為國軍將領中之佼佼者。陳的臺省主席遺缺,前年十二月由吳國禎遞補。吳出身清華大學,美國普林斯頓的博士,有“民主先生”之稱。為了改變蔣獨裁統治的形象,吳的任命,再恰當沒有。儘管吳和經國不和,這時候的小蔣,尚未具人事支配的力量,何況大敵當前,禦侮第一。至於內鬨的發生,已是朝鮮戰爭爆發,轉危為安以後的事了。三軍高階人事,同時更易:發表周至柔參謀總長兼空軍總司令;孫立人陸軍總司令;海軍不變,仍由桂永清擔任;蔣經國國防部政治部主任,後改總政治部主任。

蔣先生此項任命,深具劃時代的意義。老將如何應欽、顧祝同等,不復當權,由新生代的周至柔擢升。孫立人非黃埔出身,出掌全體陸軍的兵符,意味著蔣先生大公無私,人才至上,有打破傳統的決心。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