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餘人。法統的延續,愈來愈難,決非危言聳聽之詞。
經國由被提名而最高票當選,得票率達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雖說明“眾望所歸”,未嘗不是“臺灣民主政治”的絕大諷刺,一黨專政下的必然結果。
縱使經國有意謙讓,誰能挑得起這付沉重的擔子?而能成為臺灣繼續安定繁榮的中流砥柱,實非易事。因此,“鞏固領導中心”這句老口一號,仍不失其現實意義。
二中全會舉行前,一度曾有經國是否退居第二線的懸疑和什麼人膺選副職的臆測。主要現年七十四歲的蔣總統受長期糖尿病的困擾,健康欠佳,可能不堪繁劇。
一度傳說,孫運璇將受青睞,但為蔣身體狀況的好轉,予以否定。另一傳說,孫將被提名為副總統,事實上,蔣雖有心,礙難照辦,副總統必須為臺籍,乃大勢所趨。
臺籍政要中,以謝東閔、邱創煥、林洋港、李登輝呼聲最高。
如果,謝年事稍輕,蟬聯為理所當然,謝自己亦頗雄心勃勃,勝利在望,然修於落選。
林洋港、邱創煥的能力,行政經驗,稍勝李登輝,特別是林,頭腦敏捷,處事果斷,原是接班的最佳人選,不幸名落孫山。
經國作此抉擇,一與其個性有關,一為臺灣未來政局發展的方向所決定。
李登輝出身技術官僚,且自美康奈爾大學取得高階學位,容易取得華盛頓的好感。其次,李具嚴家淦的長處,唯唯諾諾,便於蔣過世後,集體領導和新權力架構的推行。
李獲八百七十三票當選,較當年嚴家淦更順利過關,或多或少地反映出,國代們曲承現實,接受經國臺灣“臺灣化”的不變方針。
未來六年,經國任重道遠,一連串的迫切問題,均需非凡的勇氣智慧去籌謀應付,諸如國會重組,調整地方自治,開放黨禁、報禁,取消戒嚴法,以及政治制度化等等。國民黨內的元老,相繼凋謝,固有助經國邁步前進的動力,但他自己的身體,同樣來日無多,更有急迫之感。
上屆總統任內,如果我們為他開一成績單,應是經濟A+,政治B。過去六年,臺灣經歷了戰後世界最大的經濟蕭條。開發中國家如墨西哥、巴西等,個個掙扎垂危,面臨崩潰邊緣,唯有臺灣輕舟強渡。一旦回升,銳不可當,去年的雙邊貿易達四百億美元,打破臺灣外貿的歷史巔峰,這一點上,經國與有榮焉。
正因為生活安定,經濟繁榮,國民黨始能在去年年終增補選中央級民意代表中,贏得壓倒性的勝利(得票率超過百分之七十)。
經濟飛躍,連帶推動政治方面的開明與進步,若干舉措,從西方民主的角度,微不足道,從臺灣一貫嚴苛的極權統治以觀之,代表著大幅度的改革,譬如:
—以放逐代替監禁。國民黨對付離心分子的一貫手法,是奉送一頂紅帽子,由“內調局”或“警總”羅織一些自白式的罪狀,交軍法審判,判處十至十五年的徒刑,送新店或綠島入獄、感化。雷震、柏楊、李敖等,即是人盡皆知的近例。但高雄事件後,已一改常態,故陳鼓應、許信良、陳婉真之輩,獲流放的機會。此舉不能說非中國政治史上一大突破。
—釋放繫獄三十年的政治犯。這些人失去自由逾三十五載,個個七十衰翁,身心疲憊,無論從法律精神、人道觀點,早該開釋。現在讓他們重見天日,家人團聚,經國恢宏的氣度和寬恕的雅量,我們自當予以擊節稱賞。
—放寬出入境限制。國民黨多年使用的殺手銅,是限制一切他不喜歡的人行動自由,出入境管理處,掌握詳細的黑名單,凡有幸金榜題名,一律剝奪其憲法規定的遷移和旅行的權利。這條法令,初訂於陳誠任東南軍政長官的時代。情治單位,承繼發揚,拒不摒棄,完全是一種“整人為快樂之本”的心理,殷海光教授已患癌症,當局仍嚴拒出境。經國掌權,略予放寬,所以殷海光夫人、柏楊、陳映真、楊逵……等,才相繼展翅,遨遊海外。
—言論尺度放寬。當年臺北《經濟日報》為了登載記者阮大方所撰關於琉球問題的四篇特寫,蔣先生一怒,下令停刊,經羿川人王惕吾挽黃少谷等多方緩頰,始予寬免。經國當政,無復前朝的嚴厲,《臺灣日報》無理取鬧,不過下令強迫收買而已。
雜誌書籍,查禁停刊的事,雖不絕如縷,“警總”濫用權力,藐視法律的事例,不勝列舉,但言論的尺度,和過去的確有天壤之別,否則李敖的《千秋評論》,今天《給宋長志上一課》,明天《給秦孝儀上一課》,早為當局查禁矣!
—較公平地辦理選舉。歷年公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