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時二十分,憲兵開始鎮壓,施放摧淚彈,人群逐漸驅散,但仍有數十人繼續投擲石頭、火把、酒瓶。
凌晨二時三十的,雙方撤離,恢復平靜。
官方的說法,先暴後鎮,黨外人士的指責,是先鎮後,.這個是非,局外人不易弄得清楚。
比較中庸的判斷,國民黨有備無患,張網捉魚,盡力蒐集證據,準備算總帳。黨外人士,走火入魔,認為,利用群眾的力量,逐漸升級,終有使國府就範的一天。
官方事後出了一本小冊子,一面之詞,理所當然,但仍不無可信的觀點與分析,如:
“第二,他們對自己擁有的群眾支援有所錯估。自從大前年底選舉以來,部分無黨籍人士即陶醉於擁有大量群眾的幻想。這種幻想,主要源於演講臺前的大量聽眾。他們未能分別出聽眾、投票者和追隨者的不同,他們也未曾體會到大多數民眾對現有生活方式的珍惜.與對暴力破壞的厭惡。他們把臨時駐足的聽眾,當作了自己的追隨者。他們常說:‘國民黨有組織而無群眾,黨外有群眾而無組織。’可見其誤解之深。”
很多人對國府不滿,那是無容置疑的事實。可是不滿與起而革命間,有很大的距離。臺灣在國府的統制下,享受經濟繁榮的果實,生活富足,安居樂業,誰肯跟自己過不去呢?
黃信介等以“中壢事件”為例,誤以為國府未逮捕許信良,自然也不敢逮捕他們黃、姚等人,犯了估計的錯誤。
三天後的凌晨,當局下令全面逮捕出席高雄人權會的人士,共捕一百五十二人,後陸續釋放次要分子。軍法審判的結果,施明德無期徒刑,黃信介判十四年,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陳菊、呂秀蓮、林弘宣各十二年。
被陳鼓應稱為“高雄之冬”的“《美麗島》事件”,就國民黨言,是應付內外危機不得不爾的鎮壓行動。如果國府再讓步,星火燎原,這一群眾運動,將蔓延擴人到使國民黨政權覆亡的地步。不如及時撲滅,透過司法程式,將為首分子,判處重刑,俾收殺雞警猴之效。
一月三日,蔣經國總統,在國民黨的一項會議中,作出下列指示:
“高雄暴力案件的發生非常不幸,這是一樁法律案件,對於涉嫌分子自應依法秉公處理,尤其付於首、從應明確區分,毋枉毋縱。在高雄的暴力案件發生後,政府一定依法處理,今後,不會影響我們推動民主法治的既定政策及決心。民主法治之路,是我們一定要走的路。”
經國先生這段話,不論是否出於他的內心,抑受環境所迫發出來的呼應。他對民主法治的肯定與認同,比蔣先生在世時,已顯示出巨大的進展。
隨著經濟體制的升級轉型,文化關係的蛻變演進,未來臺灣政局,將更快速地進入全面革新、多元體系的關鍵時刻。那末,現在的步伐,必須加快,報禁、黨禁,應該放棄,戒嚴法,亦應順從民意,予以解除。
註釋:'1'《蔣總統秘錄》中譯本,14冊,第202頁。
'2'同'1'。
'3'《總統蔣公哀思實錄》;臺北《中央日報》,一九七五年五月。
'4'同'3',第26…27頁。
'5'阮大仁著《臺灣內部的幾件大事及臺局動向》,香港《明報月刊》第115期,第40-41頁,一九七五年七月。
'6'同'5'。
'7'同'5'。
'8'陳鼓應著《臺灣新生代的改革運動》(上)、(中)(下),香港《中報月刊》,一九八二年六、七、八月。
'9'同'8'。
'10'林正杰、張富忠合著《選舉萬歲》,美國《臺灣言論》社出版,第242頁。
'11'同'10',第254頁。
'12'同'10',第277頁。
'13'沈劍虹著《使美八年記要》,臺北聯經出版公司,第197頁。
'14'同'13',第199頁。
'15'同'13',第200頁。
'16'同'13',第212-213頁。
'17'同'13',第213頁。
'18'同'8'。
…………
25漸隱
本書截稿前夕,國民大會正式選出蔣經國為國府第七屆總統,得票一千零十二票,較六年前的一千一百八十四票,短少一百七十二票,扣除十張廢票,等於說國大的人數,過去六年中,亡故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