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部分

意念:主要意守的部位是會陰包括小腹處,次之勞宮,再次之是百會,有懸頂之感即可。同時動作的本身又是移動著的意守。多部位意守的目的是強調整體性。意想一種美的境界,如青春煥發或所經歷過的某種使你心曠神怡的境界。但意想時不要刻意追求,僅是一種朦朧的夢幻狀,時隱時現即可。否則就造成人為的雜念了。此時應是一種初級入靜的狀態。必要時可選用音樂幫助入靜,同時有助於掌握動作的節奏。

訓練時不宜過飽過飢,一般在清晨和晚飯後一個小時各練一次,如果能承受更大的運動量,尤其是用於減肥多練幾次更好。但不可操之過急,用力過猛,就逐步增加運動量。

人體在運動著的空間裡可以組合出許多動作,而動作的數量和複雜性與健身、健美的效果不一定在正比,只有當神經系統高度協調統一,動力來源於體內的真氣,練功的姿式才能自然和諧,柔中帶剛,收效明顯。

母 體 藝 術 –…舞蹈

舞蹈產生於遠古時代。當時人類還沒有發明文字,就已經有了最初的舞蹈形式。原始舞有著明顯的健身及表達情感(自娛性)的作用。這種自娛性的舞蹈能使人肉體、情感、精神得到美的感受。在追求美的感覺中產生了舞蹈藝術。舞蹈的過程又是有形的歌,流動的畫,因而舞蹈理論家認為舞蹈是多種藝術形成的母體藝術。

《世界舞蹈史》中對原始舞這樣描寫:“在舞蹈的沉迷中,人們跨過現實世界與另一世界的鴻溝,走向魔鬼、精靈的上帝的世界”。舞蹈的確使人陶醉歡愉,有時甚至具有達到忘我境地的特殊功能,使人在神秘中想象出仙佛與上帝的形象。所以原始舞本身具有宗教意義,是古人在宗教祭祀巫術活動中要用舞蹈“通神”、“娛神”的重要原因。古時武、舞不分,巫、醫不分。巫師可謂技藝高超的舞蹈家。舞前在激情中其舞蹈的突發性(內氣的發動)、失控性(如自發功的被動性),驚險性(如硬氣功的特技),變幻莫測及強烈的表現力,使人驚異好奇,引起人們的神秘感,似乎巫師真的在與神鬼打交道。以舞蹈娛神、媚神,實際上起到了自娛和媚人的客觀效果。致使巫舞能流傳到今天。

中國舞蹈史有這樣的記載:“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酷愛舞蹈,又善行氣術”,如傳統氣功中的輕功,有高超的舞蹈技巧。晉朝女巫章丹、陳珠可稱得上是出色的宗教雜技表演者。唐代舞蹈家楊玉環曾出家當過女道士,她舞蹈和彈奏琵琶的技藝之高超也是有記載可考的。埃及流傳的東方舞,實際上也是一種氣功;經過特殊的訓練,舞蹈家的腹肌具有一種不尋常的力,有的舞蹈家腹部極度收縮,可以倒進一碗清水而不外流。這種“肌肉歡唱”的舞蹈,沒有正規的程式,也不具情節,是一種即興舞,演員除了肚皮功之外,還有甩頭功;坐地柔術等絕頂雜技。從生物學的觀點看,舞蹈是以人體美為表現形式,以表達內心情感為內容的藝術,這種表現的藝術自然不會超越生命活

太極圖中,陰陽黑白兩分,如二魚首尾相逐,劃分黑白的界線恰好是一條迴旋宛轉的S線,陰陽二魚依附著S線對立呼應,沖和轉化,很明顯,敦煌壁畫中飛天和華夏古代伎樂舞蹈之“線”的韻律模式正是從這裡派生出來的。用太極圖表現較為明確的哲學觀念是《周易》的精義所在。中國傳統舞中戲曲身段正是符合了這種精神,體現出丹田是運動的意念中心,引領軀幹之根,髖部在縱、橫、深三個維度上循8形線順序迴旋運動,根一動,梢緊隨,手、眼、身、法、步全身諧調,都始終有若干個8形運動在中間聯絡,8形也是兩個相反的S組合而成。即“欲前先後”,“欲左先右”地對立呼應,含蓄穩定,規整統一,神形兼備,神氣相隨,能作能唱。大凡從事戲曲藝術而功底深厚的藝術家舞臺壽命較長,無疑是順應生命規律,在從藝的同時起到了健身的作用。中國藝術家強調“內養”的最高層次便是“悟道”,“道”是用“心”視事,“道”的視點不是侷限於視感官的,而是無所不在。舞蹈者應是用心去舞,使自身進入一種美的忘我境界之中,帶領者觀賞者也能進入這種資訊場中,這才是 舞蹈藝術的力。那種強加於觀眾的表演方法不會產生好的效果。

舞蹈從最初的自娛性,健身性開始,還將回到原來的形式,不過是高層次的返復。近年來美國著名的新鋒派舞蹈表演家崔舍•布朗發展了自己的放鬆技術和即興舞方法,她的作品具有達成身心的相互作用和高度合一的功能及效果。放鬆技術與中國氣功有相同之處,即興舞應是氣與情、氣與力、氣與息同時發生作用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