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一直沒有停止。
甚至會發生這樣的現象。一些大明海商的船隻,從廣東、福建的各個地方出發時,船上載著他們自家的各類工匠等技術人員,往暹羅的方向駛去。這些技術人員對商船瞭如指掌,一旦商船失事,船上人員自己便可維修,或隨即備料造船。
在赴暹羅途中,他們沿越南海岸一帶砍伐木材,再在抵達曼谷時另外添購一些,然後直接用這些木料製造帆船,兩個月內便完成一隻海船——所有的蓬帆、繩索、鐵錨和其他工作均一一親手製成。”
造船中需要的油、麻、蠣灰及釘鐵等物料,一般也一起從國內運出。
發展到後來,大清朝廷建立了,他們禁止出口鐵器後,大量的鐵器依然可以透過走私途徑流入海外。
後來又自雍正三年開始,大清政府允許出洋船隻攜帶一定量的鐵釘、油灰、椶絲、黃麻等材料,作為修補船隻之用。
這應是海外取得船料的一個良機。造船用的蠣灰,因為東南亞瀕海,應該是不難解決的。至於鐵釘,也可以在東南亞製造。
……一些以前移居到檳榔嶼、馬六甲和新加坡等地的明人工匠們,也製造大量的五金產品,如鋤頭、鐵釘、小斧、鐵鏈等。
在東南亞,造船的限制寬鬆太多,所造船舶也多為大船,載重量在七千到一萬石之間,這個大概是相當於四百噸到六百噸吧,而且在當地造船費用只有國內的一半。
明人船匠的才華在海外得到了盡情的展示。
安江造船廠需要他們在臺灣也能展示自己的才華。
吳傑廠長和樊修技術員綜合考慮後,正式在網上提出了造船技術工人引進要求。
這個要求即時得到了批准,而且由於這份要求中,都把所需人員具體落實到了造船的工種上,所以,當這個要求發到了廣州和廈門時,那裡的人像照方抓藥一樣,很快搜羅到明人技術員了,很快就送到了安江造船廠。
吳傑廠長說:“這兩條船如果正式建成,並能順利完成海試的話,就標誌著我們的船廠正式成立了……”
樊修技術員說:“那條飛剪船呢?你真讓那些愛好者親自動手嘛?”
“為什麼不?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省得他們一天在網上嘰嘰歪歪……不行的話,我們還可以幫忙,還不行的話,還有明人技術員,他媽的,明人工匠都比我們強,至少他們都建過百噸以上的全木船。”
“沒事吧?我們有數控木工機床……”
感謝起點朋友mabol的支援。
第三百一十七章 縱帆黨和橫帆黨
縱帆黨說:“15世紀中葉,土耳其人攻陷君士坦丁堡,歐洲人前往東方的通道被封閉。西班牙和葡萄牙的造船家為了製造更大和更好的船隻漂洋過海去尋找新的財富,把酒船和快帆船合併,建成三桅縱帆船。
法國文豪維克多??雨果稱讚這是“人類的一種偉大傑作”。
它的船體結構更加合理,有三根桅,能利用65度角以內的風行駛,能裝載大量生活必需品,可以在海上連續待上數月,甚至可以環繞地球航行。”
橫帆黨說:“大明著名航海家鄭和,先後統率海船百餘艘和二三萬水軍官兵組成的龐大船隊七下西洋,涉滄溟十萬餘里,遍及亞非30餘國。
其航海規模之大,船隻及人數之多,足跡之廣,堪稱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偉大壯舉。
鄭和下西洋突破了以往的西洋航線,鄭和船隊多次到達東非海岸的麻林地,而且開闢了直達阿拉伯半島紅海沿岸和東非海岸各港口的多條遠距離橫渡印度洋的航線。最遠達比剌,那裡就是現在的莫三比克港,也到了孫剌,就是現在的索法拉港。
鄭和下西洋以空前絕後的規模在世界上首先從事遠洋航海和探險活動,溝通了東西洋的海上航路,就此聯接了亞非的大片海域。
鄭和率先為人類的遠洋航海事業做出了重大貢獻,把大的航海事業推向鼎盛,併為開闢世界新航路鋪平了東方的海道。”
縱帆黨說:“然後呢?宣傳完天威有個什麼收穫?”
橫帆黨說:“那也比給亞洲人民帶來苦難的殖民主義強吧?”
在安江造船廠建好了測試水池後,吳傑廠長和技術員樊修又開始製造船模。為了讓測試效果更好一點,他們把比例設在了一比十。
樊修技術員說:“哈,我從沒有做過這麼大的船模……我們幸好有圖紙。”
吳傑廠長笑著說:“我也沒有做過,在那面的世界,我們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