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法國國王路易八世(Louis VIII;1223—1226年在位),成了英法歷史上一位有意思的人物。他到底算不算英格蘭國王,有些史學家把他列入英格蘭國王列表裡,另一些則持反對態度,認為他沒有舉行加冕儀式,不能算正牌英格蘭國王。
【腓力二世的功績】
在這本書裡,腓力二世不是給獅心王當配角,就是跟著無地王約翰和兒子路易八世混點曝光率。
事實上,腓力二世才華橫溢,機智英勇,善於利用矛盾,是為法蘭西王國進入黃金時代奠定基礎的重要人物。
經過幾代法國國王的努力,王室行政管理制度在腓力二世時期有了重要發展。大會議起到法國高階法院的作用,歷史證明了,它更是國王對爵爺們行使宗主權的有效工具。
王室領地傳統上有世襲貴族管理,腓力二世時期,逐漸演變成由高階市政官管理。這些人靠薪水吃飯,工作起來格外賣力,他們和地方勢力沒有瓜葛,因此深受王室寵信。高階市政官忠於王室,削弱貴族特權、擴大王權成為他們最願乾的活。
這種高度靈活的官僚政治,立馬成為實施君主專制政體的強大武器。高階市政官和英格蘭的郡長及郡騎士等地方官吏有所不同,地方官吏一般來自地方貴族,既效忠王室,也服務於他們所代表的階級。(記於《歐洲中世紀簡史》)
腓力二世死於1223年,享年五十八歲。
有個問題有必要講一下,腓力二世的全名叫“腓力&;#8226;奧古斯都”(Philip Augustus),關於這個名字的由來,在中國有個誤傳,說奧古斯都是教皇表彰腓力二世而授予的頭銜。
事實上,他爸路易七世老來得子,為表達對他媽的感激之情,腓力二世便被改姓為奧古斯都。注意,這是姓,不是表彰頭銜。 txt小說上傳分享
66 第五次東征!英諾森三世的遺願
【東征序曲】
英諾森三世遊走於英、法、德之間,致力於搬弄是非的時候,仍沒忘記聖地,沒忘記為上帝分憂。
英諾森三世不遺餘力地鼓吹東征,準備良久後發出教令,要求所有基督教國家舉起十字架,奪回聖地。教令發出兩年有餘,等到花兒都謝了,也沒人搭理老傢伙。
英諾森三世不奪回聖地誓不罷休,他再一次發出教令,還派大忽悠羅伯特(Robert of Cour&;ccedil;on)到法國煽風點火。大部分法國軍隊正在和阿爾比派打仗,受忽悠的法國騎士寥寥無幾。
英諾森三世對宗教的狂熱和世俗權力的慾望不僅表現在收復聖地這件事上,還表現在*異端上。多年前,為了消滅盤踞法國南部的阿爾比派(Albigensian;又稱作Cathar(卡特里派)),英諾森三世發起所謂的“阿爾比派十字軍東征”(Albigensian Crusade; 1209—1229年)。
12世紀以來,被看作異端的阿爾比派信仰在法國南部發展迅速,英諾森三世當初想透過和平演變讓阿爾比派信徒“走正道”,可是效果不大,沒辦法,只能動武。
沒想到對阿爾比派的戰爭竟然影響到第五次東征,英諾森三世實在惱了,召開宗教大會——第四次拉特蘭會議(Fourth Lateran Council)。會上的情形和當年的克萊蒙會議差不多,英諾森三世也儼然當年的烏爾班二世。
另一個大忽悠奧利弗(Oliver of Cologne)忽悠德國國王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I;1198—1250年在位)同意加入十字軍。
英諾森三世吸取第四次東征“失敗”的教訓,宣佈十字軍由羅馬教會全權領導。他計劃在義大利東南部港口布林迪西(Brindisi)聚集人馬,以保證部隊有足夠的武器和戰船。為了刺激十字軍,他給每個士兵一份特許和一筆費用,以幫助士兵置辦燒錢的裝備——東征用的武器馬匹等必需品,條件是他們必須聽教會的指揮。
英諾森三世哈哈大笑,笑容永遠定格在1216年,他沒能看到十字軍出發就一命嗚呼。
【教皇權勢的衰落】
英諾森三世是歷史上權勢最盛的教皇,從前文可以看出,他是個頗有手腕的外交家,也是個傲慢自負的貴族。
英諾森三世施行的對外政策無往不勝,但他沉浸於宗教狂熱中不能自拔,完全脫離下層基督徒。羅馬教會過於捲入世俗紛爭,致使教皇職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