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勝將,坎特伯雷大主教斯蒂芬&;#8226;蘭頓甚至評價他是“史上最強的騎士”。
英格蘭的國務重臣(Great Officer of State)分九個等級:王室總管大臣(Lord High Steward)、樞密院顧問(Lord High Chancellor)、王室財物大臣(Lord High Treasurer)、樞密院議長(Lord President of the Council)、掌璽大臣(Lord Privy Seal)、掌禮大臣(Lord Great Chamberlain)、宮廷長官(Lord High Constable)、王室典禮大臣(Earl Marshal)、海軍大臣(Lord High Admiral)。
這些官職位置極高,相當於中國古代的三公九卿,威廉的家族在英格蘭舉足輕重,世襲第八級的王室典禮大臣一職。
威廉本人更是當時歐洲炙手可熱的人物之一,他是金雀花王朝的三朝老臣,先後輔佐過金雀花亨利、獅心王和無地王約翰。
因此,威廉在國內名望極高,很受貴族擁戴。他接手國政以後,辦了三件扭轉乾坤的事:
一、 許諾今後的攝政們都會遵循《大憲章》,以此保證男爵們的利益,安撫住造反派;
二、 提醒男爵們不要把對無地王約翰的憤怒施加到一個小孩子身上,保證了亨利三世的地位;
三、 設法獲得教皇的支援,因為倒黴的獅子路易已經被逐出教會。
貴族們不相信國王說的話,卻對威廉無比信任。在威廉努力下,很多男爵改變立場,開始擁護亨利三世,反對獅子路易。
【林肯戰役】
在威廉號召下,大約四百名騎士,二百五十名弓弩手,以及大量附屬部隊會集起來,浩浩蕩蕩向法軍圍困下的林肯城出發。
林肯城位於山頂,是由征服者威廉在原羅馬要塞基礎上修建的諾曼式城堡。
當時,法軍在佩爾什伯爵(Count of Perche)指揮下已經攻入城裡,效忠亨利三世的守軍正誓死堅守城內的防禦工事,做困獸之鬥。
接到威廉率援軍接近林肯城的訊息後,一部分法軍將領估計援軍人馬不會太多,他們提議主動進攻:援軍趕到城下之前,在山腳下與威廉決戰;另一部分將領猜測援軍人馬眾多,他們提議被動防守:儘量拖延援軍抵達城下的時間,同時加緊攻城,肅清城內守軍,再依託城堡抵抗威廉。
經過激烈討論,佩爾什伯爵接受後者的提案。
1217年5月20日,法軍不顧援軍暢通無阻地抵達北門,並在弓弩手突襲下一舉拿下城門這一事實,全力與守軍作戰。
北門在援軍主力保護下,穩穩當當地落入威廉之手。隨後,弓弩手攀爬到居民房頂,開弓放箭。流箭暴雨一樣從法軍頭上落下,隨著陣陣撕心裂肺的哭喊聲,法軍一片片倒在地上。
法軍鬥志大衰,慌亂閃電般擊中每個士兵。威廉寶劍一揮,援軍騎兵和步兵蜂擁而上,殺得敵人節節敗退。
威廉給法軍一個繳械投降的機會,佩爾什伯爵卻決定戰鬥到底。經過六小時激戰,法軍人如潮退,馬似山崩,佩爾什伯爵歿於陣中。
向南逃往倫敦的法軍士兵也沒能躲過死神的追捕,不少人途中遭到鎮甸居民襲擊,魂歸天界。
林肯城得救後,守軍感激的眼淚還沒擦乾,就迎來同胞的大肆洗劫。威廉給林肯城冠上串通獅子路易的罪名,縱兵洗劫城堡。
這是威廉對參戰士兵的獎勵。威廉是個精打細算的“管家”,援軍不從林肯城掠奪戰利品,王室就得掏錢恩賞,威廉可不想從國庫出這筆費用。
“林肯戰役”(Battle of Lincoln)標誌第一次男爵戰爭進入尾聲,大批支援獅子路易的男爵在林肯城被俘。
在多佛海峽擊敗法軍艦隊後,威廉計劃圍攻身在倫敦的獅子路易。動武之前,威廉和獅子路易談判,並作出巨大讓步。
威廉的慷慨大方受到國內的諸多指責,但自我剋制和妥協是威廉政策的關鍵詞,他希望迅速而高效地搞定這場戰爭,讓亨利三世穩坐寶座。
獅子路易知道大勢已去,無奈地在倫敦簽署《朗伯斯條約》(Treaty of Lambeth; 朗伯斯現在是倫敦的一個區),放棄覬覦英格蘭王位的企圖,灰溜溜返回法國。
獅子路易,也就是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