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總是這樣(5分),經常這樣(4分),有時這樣(3分),很少這樣(2分),從不這樣(1分)。
測試結果:
(6,6)只為完成工作付出了最小的努力,總體上與其他小組成員十分疏遠,在小組中不活躍,對其他人幾乎沒有任何影響。
(6,30)你十分強調與小組保持良好關係,為其他成員著想,幫助創造舒適、友好的工作氣氛,但很少關注如何完成任務。
(30,6)你著重於完成工作,卻忽略了維護關係。
(18,18)你努力協調團隊的任務與維護要求,終於達到了平衡。你應繼續努力,創造性地結合任務與維護行為,以促成最優生產力。
(30,30)祝賀你,你是一位優秀的團隊合作者,並有能力領導一個小組。
當然,一個團隊的順利執行除了以上兩種行為以外,還需要許多別的技巧,但這兩種最基本,且較易掌握。如果你得分比較低,也不要氣餒,只要參照上面做法,就會有所提高。
▲虹▲橋▲書▲吧▲BOOK。
第38節:第八章 紀律是成功的基石(1)
第八章 紀律是成功的基石
沒有紀律就沒有組織的成功
紀律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問題,它與我們每個人的學習、生活、工作都有密切的聯絡。實際上,我們中國的教育制度讓我們在學生時代就已經深刻體會到紀律的重要性。但是進入現實工作中,依舊有不少人忽視紀律,導致工作無法完成,給公司、單位造成巨大的損失。
可以說,對許多中國人來說,都應該重新上一堂紀律課!
何謂紀律?《辭海》中的詮釋:〃綱紀法律,指要求人們遵守業已確立了的秩序、執行命令和力行自己職責的一種行為規則。〃
對組織而言,紀律就像規章制度一樣,都是約束行為的範疇,但是對管理者則有著更深一層的意義。紀律是管理者個人本身的管理品格。組織的運作需要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作為團隊行事的規範,但是要讓規章制度發揮效用,就需要管理者具有以身作則、落實紀律的精神,一位沒有紀律的管理者是無法有效地領導團隊的。
紀律對一個單位、一個組織,甚至於對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來說, 都是非常重要的。一所學校如果有嚴格的紀律作保證,那麼就會產生良好的校風,為師生創造出良好的教學環境。一個企業只有紀律嚴明,管理嚴格,才能保證生產的正常進行,紀律是企業經營和發展的基本前提。
大家也許知道我國曆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淝水之戰的故事。
公元383年,東晉謝晉、謝玄的八萬軍隊部署在淝水以南,秦王苻堅的百萬大軍屯兵淝水北岸。秦王苻堅和陽平公苻融在北岸登上壽陽城,隔岸眺望。但見晉兵佈陣嚴整、氣勢雄偉,以致產生錯覺,望著八公山,似乎連山上的草木都是晉軍了。其實謝晉、謝玄每次率領的水陸兩軍共計僅有八萬人,但他們的軍隊訓練有素、紀律嚴明,因 而看上去草木皆類人形,使秦王苻堅心生疑懼。他對苻融說:〃這是一支勁旅,誰說他們弱呵!〃這就是〃草木皆兵〃的由來。晉軍的紀律顯現出的威武軍容,首先產生了壓倒對方的心理優勢。謝晉、謝玄派來使節,要求移陣決戰。苻堅最初的想法是:我們引兵稍稍後退,等他們渡到河中央,然後用鐵騎緊逼,消滅對方,哪有不勝之理!作為一條計策,苻堅的想法未嘗不可。《孫子兵法》上就有這麼一說。〃客絕水而來,勿迎之於水內,令半濟而擊之,利。〃(注:敵人渡水而來,不要在水中迎戰,讓他渡到一半而打擊他們是有利的。)問題出在百萬秦軍紀律渙散,一退便自亂陣腳,一發而不可收拾。晉軍則一鼓作氣,乘勢飛渡,齊集岸上,銳不可當。危急關頭,秦兵中的內奸跳了出來,擾亂軍心,大呼:〃秦兵敗矣!〃秦軍立刻軍心動搖,大家各自逃命。苻融急急騎馬上前阻止退軍,但哪裡擋得了?在潮水般的亂兵衝擊下,坐騎倒地,為晉兵所殺。兵敗如山倒,一切都無可挽回了。百萬大軍為什麼慘敗於八萬之敵呢?最主要的原因是秦軍的紀律渙散和晉軍的紀律嚴明。
《三國演義》裡講述,諸葛亮病死在五文原,姜維依照遺令,徐 徐還兵。司馬懿聽說諸葛亮已死,前往追趕,竟被四輪木車上的假孔明嚇退,上了大當。後來確信孔明已死,再引兵去追,蜀兵早已退得無影無蹤了。司馬懿見孔明安營紮寨之處,前後左右,整整有法,感嘆:〃此天下奇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