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陷於一片混亂,形勢愈益紛亂險惡。
恢復中華(2)
1361年8月,朱元璋派遣使者與察罕帖木兒通好,以解除元軍這個威脅,集中兵力去攻打陳友諒。察罕帖木兒為了集中精力對付博羅帖木爾,也就同意與朱元璋通好。1362年6月,察罕帖木爾被部將殺死。元軍經過幾年內戰,主力遭受重創,其軍事優勢逐步喪失。而察罕帖木爾一死,朱元璋再無後顧之憂了,於是傾全力和南方各支漢人武裝大打出手。
此後,元朝雖有脫脫這樣的軍事天才出現,但不被元順帝信任,最終被讒言所毀,元軍軍心更加潰散。
因此,當1367年10月,南方的王者朱元璋回過頭來專注於北方時,卻發現北方的統治者已剩下一副空架子了,早已不堪一擊了。朱元璋採納諸將建策,制定“先取山東,撤其遮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然後進兵元都”(《明太祖實錄》卷二十六)的方略,遂命徐達、常遇春率軍25萬渡淮北上。明軍如鐵流滾滾,元軍望風披靡,一路幾乎兵不血刃,僅用8個月的時間,就全部佔領了當年察罕帖木爾用10年時間才收復的從陝西、河南到山東的廣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初四日,在徐達率北伐軍平定山東的凱旋聲中,朱元璋在南京告祀天地,即皇帝位,建國號“大明”,建元“洪武”,是為明太祖。時年朱元璋40歲。
一個新的王朝,就此誕生了。
經過16年的征戰,朱元璋終於圓了帝王夢,從一個橫笛牛背的小牧童、遭人白眼的小行僧,成為明朝的開國皇帝,譜寫了歷史上第二位平民皇帝的人生傳奇。
1368年7月,徐達率領的北伐軍逼近大都(今北京),對大都形成三面包圍之勢。元順帝驚恐萬分,慌忙帶著三宮后妃、太子倉皇出逃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藍旗),奔向漠北。朱元璋遣使遺書,勸其投降。順帝作《答明主》一詩,回饋朱元璋。
詩曰:
金陵使者渡江來,漠漠風煙一道開。
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何處不昭回。
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
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臺。
表示大元氣數已盡,當讓位於朱元璋。因此,其餘部庫庫帖木爾、李思齊等手握重兵的將帥,也絲毫不作抵抗,全部逃跑。朱元璋僅僅用了10個月時間,以極小的代價就佔領了整個北方,一統天下,結束了元朝統治中國長達98年的殘暴統治。
洪武元年(1368年),湯和率領的南征軍滅方國珍、陳友定,福建、兩廣盡入版圖。洪武四年(1371年),明軍入川,夏主明升投降,四川平定。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命傅友德、沐英、藍玉平雲南。洪武二十年(1387年),馮勝、傅友德、藍玉奉命進攻遼東元朝殘將納哈出,遼東平定。至此,除漠北草原和新疆等地外,已基本完成了全國的統一。
朱元璋出身貧寒,起自民間,知道民間疾苦,生民不易。因此,在明朝建立伊始,就注意發展生產,實行與民休息的政策。1368年,朱元璋稱帝不久,外地州縣官來朝見,朱元璋對他們說:“天下初定,民間財力匱乏,譬猶雛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而重在休養生息。”
1370年,朱元璋接受大臣建議,鼓勵開墾荒地,並下令:北方郡縣荒蕪田地,不限畝數,全部免三年租稅。他還採取強制手段,把人多地少地區的農民遷往地廣人稀的地區;對於墾荒者,由政府供給耕牛、農具和種子;並規定免稅三年,所墾之地歸墾荒者所有;還規定,農民有田五至十畝的,必須栽種桑、棉、麻各半畝,有田十畝以上者加倍種植。這些措施大大激發了農民墾荒的積極性,全國墾田面積大幅度增加。呈現出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的景象。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恢復中華(3)
在歷代帝王中,朱元璋恐怕是除秦始皇之外第二個勤政皇帝了。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處理政務,接見大臣,批閱奏章,一直忙到深夜。他為了能使江山萬世長存,絲毫不敢懈怠,時刻做到警鐘長鳴。史學家彭勇教授在一篇論述朱元璋的文章中寫道:每日黃昏,他令人在道路上敲打木鐸,高聲叫喊:“和睦鄉里,教訓子孫,各安生理,毋作非為!”五更時,又有人在城門譙樓上吹起號角,高聲唱道:“創業難,守成又難,難也難!”成為制度,人聞之,無不惕然。
有明一朝,朱元璋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