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ナ硬煊�犯�ǹ際越�康牡胤劍��吹叫磯嘈氯〉慕�坑愎岫�觶�愕靡獾廝檔潰骸疤煜掠⑿郟�胛犰爸幸櫻 �

由於這個時代的科考是以延攬天下英才為第一要務,而一次考試往往無法完全考察出每個人的真實能力,故允許考生進行考前自薦,允許有名望的人向考官推薦。這樣就使大批有真才實學者有機會進入官場,發揮自己的才能。這一制度健全後,不僅使民間有才之士無需憑藉門第就可以進入官場,而且還可以有機會擔任尚書、宰相之類的要職。科舉制度打破了貴族壟斷官場的局面,網羅了大批有才之士進入官僚機構,加強了帝王政權,使他們為貞觀之治做出了貢獻。

一次,他命令宰相封德彝薦舉人才,卻久無訊息,太宗不滿。封德彝委曲萬狀地說:“天下人才盡入陛下轂中,實是野無遺賢。”李世民當即糾正他:“君子用人如器,各隨所長。自古人君致治,難道能異代借才麼?患在自己不能訪求,奈何輕量當世?”

唐太宗任用賢能,從善如流,聞過即改,視民如子,不分華夷,是開創“貞觀之治”的根本原因。

從諫如流

除求賢若渴、善用人才外,他的從諫如流在歷史上也是有口皆碑。李世民常說:“直言鯁議,致天下太平。”他和魏徵的君臣關係,就是一段佳話,足為後世帝王垂範。

魏徵是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的舊臣,兩兄弟曾經是你死我活不共戴天的政治對手。魏徵曾不止一次地勸說李建成先發制人殺掉李世民,按說李世民應該對他恨入骨髓才對。李世民獲勝後,人們都認定李世民會殺掉魏徵以洩憤,其結果是李世民不但任命魏徵為宰相,還和他結成兒女親家。魏徵當然要知恩圖報了,為了唐帝國的強盛,殫盡竭力,鞠躬盡瘁!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下詔徵兵。依照當時的唐律規定,年滿21歲者才能入選,但封德彝建議,凡18歲以上高大健壯者也可以入選。但魏徵卻連續四次駁回詔令,不予簽發。李世民怒責魏徵。魏徵反駁道:“陛下不是說要以誠信治天下嗎?唐律乃國家###,不因喜好而朝令夕改,從而失信於民,以後怎麼能夠以誠信治天下呢?”

李世民轉怒為喜,並不認為魏徵駁了自己的面子,知錯就改,當即廢除了這道上諭。

623年,魏徵在大殿上當著文武大臣的面指責李世民的一條條過失,一點也不給李世民面子,使李世民的忍耐終於達到了極限。他當即大怒回宮,對前來迎接他的長孫皇后發狠:“總有一天我要殺掉這個莊稼漢!”長孫皇后問莊稼漢是誰,李世民說是魏徵,他總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侮辱我。長孫皇后聽了此話後,立即穿上皇后官服,向皇帝鄭重參拜:“祝賀陛下得一直臣,因為只有英明的君王,才有正直的大臣。”面對這樣賢明的妻子,李世民的火氣即刻煙消雲散。

唐太宗的大臣馬周,在為官的十幾年裡,所上奏摺大多都是挑揀太宗為政的過失。諄諄告誡太宗:“臣聞天下者以人為本”,被唐太宗視為治理天下的法寶。後來馬周生病,唐太宗親自為其調理湯藥。

大臣王侍中(侍中是門下省首長,級別和宰相相近)晉見李世民,看見已國破家亡的廬江王漂亮的妃子站在皇帝身邊,就故意問這女子是誰?李世民說:“這是廬江王的妃子,廬江王聞她頗有姿色,就殺死了她的丈夫,把她強行佔為己有,如此暴虐不仁,怎能不亡!”王侍中問:“陛下以為廬江王是對是錯?”李世民說:“殺人取妻,還有什麼是非可言!”王侍中反唇相譏:“陛下既然知道廬江王做錯了,為何又把他的姬妾據為己有,這不是重蹈廬江王的覆轍嗎?”這不留情面的話竟使李世民大為感動:“不是你直言提醒,我險些為惡而不自知了。”當即把該女子遞送出宮,並對王侍中給予嘉獎。

這一切都源自於李世民有著強烈的危機意識。

唐承隋制,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即中書省釋出命令,門下省審查命令,尚書省執行命令。一個政令的形成,先由諸宰相在設於中書省的政事堂舉行會議,形成決議後報皇帝批准,再由中書省以皇帝名義釋出詔書。而唐太宗特別規定:在詔書釋出之前,必須送門下省審查,門下省認為不合適的,可以拒絕“副署”。詔書缺少副署,便不能頒佈執行。只有門下省“副署”後的詔書才能成為國家正式法令,交由尚書省執行。這就是唐太宗的難能可貴之處,規定自己的詔書也必須由門下省“副署”後才能生效,看似自己給自己設定了一道門檻,但卻有效地防止了決策的盲目性,減少由於失誤而給國家和人民帶來的災難。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