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選舉可汗的燒柴儀式,以及祭告天地等傳統儀式,此後也作為新皇登基典禮不可或缺的一項禮儀被儲存下來。
阿保機稱帝建國後,注重吸收漢族的先進文化,學習儒家禮儀,逐步建立完善了契丹的國家機構。他把原契丹八部拆分為北府和南府,分別由後族蕭氏(審密)和皇族成員統領,劃定了各部落固定的鎮守之地。各部落夷離堇改稱“令穩”,是南北府宰相治下的普通官員了,實現了朝廷的直接統治,契丹社會出現了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此外,阿保機還令從侄魯不古和突呂不依漢字偏旁創契丹大字,又令皇弟迭剌依回鶻文造契丹小字。文字的出現,對於契丹族的社會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921年,阿保機命大臣突呂不撰“決獄法”,這是契丹最早的一部法典;又命康默記依漢人城邑建造城郭,修建廟宇等。在臨潢建立城西樓,把上京作為都城。從此以後,北方遊牧民族政權擁有了固定的都城。
阿保機又在各地設定節度使、招討使、防禦使等地方官,還規定了各級官員的品級次序,開始逐步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統治機構。
阿保機還大力推行漢族文化,中原的戰亂,使大批的漢人流入安定的契丹國避難。在上京臨潢府,漢人竟占人口的1/3強。漢人的到來不但給契丹人帶來先進的文化,也帶來先進的科學技術,他任用大量的漢族知識分子,從而促進了契丹社會的發展步伐。
阿保機這些舉措的實施,使契丹社會迅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契丹建國,對中國的歷史影響至為深遠,甚至改變和影響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在歷史上,契丹的國號曾經有過幾次變動:947年改稱遼,983年改為大契丹,1066年又改稱大遼。此後不再改號,直到1125年被金所滅。但在史書上,通稱為遼。阿保機即被稱為遼太祖。
奴隸制國家的特點就是掠奪成性,況且中原富庶,阿保機很是眼紅,自從他取代遙輦之後,便幾次整軍備武,南侵中原,欲以黃河以北地區為國中心。
那時正是李克用和朱溫爭鋒最盛之時,無暇多顧。因此,阿保機多次揮軍南下,每次都能凱旋還師。但在923年,李存勖滅梁建立唐(後唐)後,就開始騰出手來專門與阿保機決一死戰了。兩軍在幽州一帶展開激戰,李存勖以10萬晉軍,以寡敵眾,大破號稱30萬的契丹騎兵,從此阿保機再也不敢染指南向。
阿保機南侵中原的野心在李存勖的鋒鏑面前徹底挫了銳氣,便對國家的戰略及時做了調整,改為用兵西北和東北,欲清除兩翼的威脅後再戮力向南,實現稱霸中原的野心。924年,阿保機親率契丹雄兵向西征討,很快便擊滅吐渾、党項、阻卜等部落,迫使甘州回鶻烏主可汗納貢稱臣。兩年時間,阿保機即拓土萬里,勢力西抵今新疆阿爾泰山一帶。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攻滅渤海
按照既定方針,阿保機解決了西北諸部,便全力轉向東北位於烏蘇里江一帶的渤海國。渤海原居於粟末水(今松花江)一帶,以靺鞨部人為主體,是唐朝時期我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地方政權,一度受高句麗統治。唐高宗總章元年(668年),高句麗滅亡,粟末靺鞨人徙居營州(今遼寧朝陽),與契丹比鄰而居。武則天時設營州都督府,統轄契丹、靺鞨諸部,後契丹李盡忠反唐,渤海部東奔至挹婁舊地東牟山。契丹人李楷固率契丹軍馬追擊,殺靺鞨族首領乞乞仲象和乞四比羽。仲象之子大祚榮在遼水的天門嶺與李楷固決一死戰,契丹全軍覆決,僅李楷固一人得以逃脫。由此,契丹人與靺鞨人結下世仇。712年,唐睿宗封大祚榮為忽汗州都督、渤海郡王,後世遂號渤海。渤海國以唐制度為旨歸,一切宗唐,使用漢文漢字,形成以唐文化為基礎的渤海文化。號稱海東盛國,疆域最盛時擁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西接契丹,南鄰新羅,北至外興安嶺,東盡於海(今日本海),烏蘇里江和松花江皆是其內河。
925年12月,阿保機親率大軍30萬,東征渤海。此外還有從回鶻、吐蕃、党項和沙陀徵來的西域兵作為先鋒,又有漢人韓知古、唐默記、韓延徽等統率的漢軍隨同出征,皇后述律平、太子耶律倍、天下兵馬大元帥耶律德光等隨行。阿保機傾舉國之力,志在必得。此時的渤海郡國,早已今非昔比,國事日衰。阿保機率軍直搗渤海西部重鎮扶余府(今吉林農安縣城),渤海軍一戰即潰,扶余府很快被攻下。此後,契丹大軍分兵兩路,揮戈直奔渤海京師忽汗城(今黑龍江寧安縣東)。渤海國王湮譔率文武大臣300餘人出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