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部分

隨時可以登堂入室。朱元璋緊張萬分,雖有水師,但與陳友諒的艨艟鬥艦相比,簡直是蚱蜢小舟,不值一提。滿打滿算,統共才有水軍一萬,戰船一千條。應天眼看不保,在此千鈞一髮之際,朱元璋部將胡大海招納了一位能扭轉乾坤的人物:劉基(伯溫)。

劉基建策,目前最危險的敵人莫過於陳友諒,因此,必須集中力量消滅他。而後攻張,只有這樣才能統一江南,然後實現北上滅元、成就王業的宏圖。為此,劉基分析說,陳友諒表面上看,雖然勢大,但是他為人冷血。如倪文俊賞識他,提拔了他,他反而把他的頭顱獻給徐壽輝邀功請賞;大將趙普勝是他兩肋插刀的拜把兄弟,但他為了軍權,最終動了殺機;徐壽輝曾答應讓他當皇帝,但他沒有耐心等待,殺君自立。一切的一切,都說明陳友諒是一個背信棄義的人,一個心狠手辣,唯我獨尊,甚至自私至極點的人。他不顧後果地把自己置於被人唾罵的風口浪尖上,眾將早就心懷不滿了,故而不難戰勝,只要誘敵深入,擊之以伏兵,勝算必在握。

朱元璋深以為然,遂設誘敵深入、伏兵圍殲之策。降將康茂才與陳友諒是至交,於是修書一封,表示形勢危殆,願棄暗投明,約為內應,言辭至為懇切。派人送到陳友諒營中,並約定在江東木橋一帶投降。

陳友諒果然中計。

6月23日早晨,陳友諒率艦隊主力趕到應天郊外的江東橋,發現都是石橋,遍尋不見木橋,方知上當。急令撤退,但為時已晚,被朱元璋伏兵夾擊,陳友諒敗走。此役俘敵7000餘人,獲鉅艦百餘艘,朱元璋乘勝收復太平。此後,一鼓作氣,連克安慶、信州(今江西上饒)。陳友諒敗逃九江。次年,朱元璋率軍直取陳友諒的老巢江州,陳友諒遠遁武昌。又分兵克南康(今星子)、蘄州、黃州,陳友諒所轄之龍興(今南昌)、吉安等地守將投降,朱元璋遂控制了江西和湖北東南部。

正在這時,中原紅巾軍發生分裂,力量削弱。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2月,張士誠認為是個機會,就派部將呂珍圍攻安豐(今安徽壽縣)。朱元璋聞訊,趕忙率軍至滁州解救小明王和劉福通。但為時已晚,劉福通已被呂珍殺死,朱元璋只救出了小明王韓林兒,把他安排在滁州居住。

爭鋒江南(2)

這邊剛剛安頓停當,4月,陳友諒也認為報仇的時機已到,乘虛進圍朱元璋轄地洪都(今江西南昌),守將朱文正(朱元璋的侄子)以拖待變,率部苦守85日。到7月,朱元璋親率舟師20萬往援,陳友諒獲悉後,撤出圍軍,雙方在鄱陽湖展開激戰。

陳友諒聯結大船為陣,士兵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朱元璋則分軍11隊,充分發揮小船靈活的長處,激戰三日,戰況慘烈。陳友諒降將丁普郎,駕輕船御戰,左衝右殺,始終無法接近陳友諒,被團團圍住,死得相當悲壯。據明史記載,他身受重傷,頭顱已無,猶執戟挺立,人以為神。後有人獻赤壁之戰成計,朱元璋遂火攻陳軍。陳軍以鐵鏈將大船相連,風助火勢,火接風力,重蹈三國時曹軍覆轍。陳友諒弟友仁敗死,陳友諒突圍出湖口,朱元璋又以步軍扼湖口,水陸伏擊,全殲號稱60萬陳軍,陳友諒也被亂箭射死。只有張定邊帶著他的兒子陳理逃回武昌。

鄱陽湖水戰,從8月29日開始,至10月3日結束,一共進行了36天。以朱元璋的全面勝利,陳友諒的全面失敗而告終。鄱陽湖之戰,奠定了朱元璋問鼎天下的基礎,也創造了中國水戰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範例。

至元二十四年(1364年)元旦,朱元璋被韓林兒詔封為吳王,在應天即吳王位,置百官司屬。仍以龍鳳紀年,以“皇帝聖旨,吳王令旨”的名義釋出命令。因此前張士誠已自立為吳王,歷史上為了將他與張士誠的吳區分開,稱張士誠為東吳,朱元璋為西吳。不久,朱元璋率軍西征武昌,陳理出降。至此,朱元璋佔領了長江中游廣大地區。

顯然,朱元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張士誠了。

張士誠是泰州(今屬江蘇大半)人,早年販賣私鹽為業。元末發動鹽徒起義,於1354年在高郵稱誠王,建國號為周。1356年,移都平江(今蘇州)。1363年,張士誠在助元消滅了劉福通後,自認為有功,要挾元朝賜封王爵,未能如願。9月,再度叛元自立,在平江自稱吳王。元江浙行省平章事達識帖睦爾因失察自殺。

江南地區形成了張士誠與朱元璋兩個吳國並立的局面。

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10月,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李文忠等,分別進攻張士誠,一舉攻下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