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9部分

始皇帝的命運沒有發生改變,那麼他的生命最多還剩下兩年時間,然後帝國的新皇帝登基,接下來歷史軌跡將轉向何方,寶鼎不知道,但他知道一點,帝國的新皇帝威信不足,而坐鎮四方的幾位封國王都擁有一定的實力,在“分封”貴族集團的推bō助瀾下,新皇帝和他的諸侯王兄弟們必然要發生激烈的衝突,帝國可能無法逃脫內戰之禍,帝國也必然面臨分裂之危。

正因為如此,寶鼎要為始皇帝駕崩後如何維持帝國的生存,如何確保帝國的和平統一而佈局,所以他現在要不遺餘力地穩固本土疆域,要竭盡全力蓄積財賦,要全力以赴鎮戍京畿。至於關東,他無暇顧忌,他也沒有能力去顧及。

這些話他不能如實告訴始皇帝,他只能想方設法阻止始皇帝破壞自己的佈局。

“在絕對實力面前,一切都將土崩瓦解。”寶鼎說道,“再給我兩年時間,兩年後,大秦本土國力必將恢復到統一前的水平。當初我們憑藉這樣的國力吞併了六國,統一了中土,那麼兩年後,我們也可以憑藉這樣的國力橫掃關東,把阻礙帝國和平統一的叛逆一掃而光。到了那一刻,還有誰能阻止中央集權的步伐?”

最後這句話擊中了始皇帝的要害。為了能在有生之年實現中央集權,為了能讓帝國在中央集權道路下萬世傳承,始皇帝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始皇帝三十六年正朔,詔告關東各郡國,允許各郡國便宜行事,命令他們不惜代價以最快速度平定叛亂,恢復關東地區的穩定。

咸陽把平叛的重任交給了地方郡國,中央大軍卻戍守京畿要隘,沒有任何出關的跡象。

地方郡國藉機大肆擴張軍隊,而平叛的步伐卻悄然停止。

養寇自重是亙古不變的真理,如果地方郡國把叛亂平定了,還有什麼藉口擴張軍隊?還拿什麼理由把地方財賦據為己有?自身實力不發展,又如何穩定地方,對抗中央,確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

年底“上計”,關東的山東、兩淮和江東等地的郡國藉口叛亂嚴重,道路受阻,連上計使都沒有派出,好在河北、中原、江南和大秦本土各地郡國的上計使如期趕到咸陽,確保了今年中央財政收入的增長。

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麃公、公孫豹病逝,再加上前幾年病逝的司馬鋅、白覽、桓齮等老將軍,一批功高卓著的老秦將領先後辭世,老秦豪門貴族的權勢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衛尉卿李瑤年老體衰,告老歸鄉。舞陽侯楊端和接替他出任衛尉一職。

始皇帝三十六年春,太尉méng武突然中風失語,不得不請辭歸家。

在丞相公子寶鼎的極力舉薦下,內史卿王賁出任太尉一職,而公子嬰代替王賁,出任內史卿一職,主掌京畿軍政。

至此,帝國朝政基本上被宗室和老秦人所把持,關東系和熊氏、隗氏外戚逐漸淡出朝堂,由此帶來的一個嶄新局面就是“集權”貴族集團遭到極大的削弱,而“分封”貴族集團在中央的實力也急驟消減,代之而起的則是以武烈王公子寶鼎為首的以甘羅、趙高、章邯等寒門軍功貴族為主體的堅持“集權”和“分封”共存政治理念的貴族集團。

這個貴族集團掌控了朝政,控制了大秦本土,控制了大秦軍隊,並在公子寶鼎的努力下,迅速構建了一道守護帝國的堅固“長城”。

始皇帝三十六年夏,兩淮再度發生水災。

楚王公子昌聯合兩淮鎮戍統率王昕以及陳、泗水、東海、九江等各郡太守聯名奏請咸陽調撥錢糧予以賑濟。

始皇帝要從關中和荊宛兩地調糧賑濟,但寶鼎極力勸阻,兩人再度發生爭執。好在這時候匈奴人突然攻伐河西,北疆局勢再度緊張,在寶鼎的堅持下,始皇帝不得不採納了寶鼎的建議,命令中原、山東和江東三地緊急調撥錢糧幫助兩淮賑撫災民。

始皇帝三十六年秋,因為賑濟不力,饑民揭竿而起,(暴)亂驟起,席捲兩淮,並迅速向中原、山東和江東等地蔓延。

這次(暴)亂範圍廣,規模大,危及到了各郡國自身的生存,迫使他們不得不全力以赴進行剿殺。

始皇帝和太尉王賁、御史大夫趙亥、駟車庶長公子騰等大臣再度建議調京畿大軍進入關東戡亂。

丞相寶鼎斷然否決。

現在河西局勢非常危急,大月氏在匈奴人的瘋狂攻擊下,傾覆在即,相比起來,外患比內憂更嚴重。

為救援河西,寶鼎懇請始皇帝,即刻下詔徵發北疆邊郡十萬壯勇,集結於代北,威脅陰山,陷匈奴人於腹背受敵之困境,迫使匈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