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選擇了後者,裴熙亮被迫辭職。董事會說服麥克重新擔任公司CEO,將摩根士丹利帶回到原來的軌道,麥克很快就做到了這一點。而裴熙亮則退休,回到了自己在猶他州的農場。
裴熙亮並不是一個特例。近些年來,迷失方向的明星領導者並不在少數。下面讓我們深入分析一下為什麼這些領導者會在領導過程中迷失方向吧。
在人們承擔領導角色之前,他們首先應該問自己兩個基本的問題:“激勵我領導的動力到底是什麼?”“我擔任領導工作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如果說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權力、名望和金錢”,那麼領導者最終很可能會因為這些因素而掉入陷阱。想要獲得這些東西的想法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可前提是領導者本身應當有一種追求某種超越自我的目標的使命感。
。。
迷失真北的五個因素(2)
那些只是為了獲得高人一等的權力,賺到最多的金錢,或者是獲得巨大名望的領導者往往會把身邊的人看成是一種滿足自我或者是炫耀自己權勢地位的工具。無論是在公開場合還是在私下裡,他們總是會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自戀心理。作為一名機構領導者,他們很容易相信自己就是這個機構,如果沒有自己,整個機構就將無法運轉。在這方面,一個最具悲劇色彩的例子就是紐約證券交易所前任CEO理查德·格拉索(Richard Grasso)。就在他離開紐約證券交易所之前的那段日子裡,格拉索的權力慾和名望欲已經膨脹到了一個極其誇張的地步,以至於他居然要求獲得億美元的薪酬,而他最終的結果只能是被迫辭職。
相比之下,施樂公司CEO安妮·馬爾卡希就表現得非常理智。儘管她成功地將施樂公司帶離了困境,但她卻在媒體的關注面前相當冷靜。她告訴我們自己曾經接到過自己的導師,施樂公司前任CEO大衛·卡恩斯(David Kearns)的一個電話。當時她正處於自己職業生涯中最黑暗的時期,而她手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儘量避免公司破產,並想盡一切辦法避免證券交易所對施樂公司開展調查。“馬爾卡希,你相信他們在報紙上寫的那些關於你的事情嗎?”卡恩斯在電話那頭問道。“不,大衛。”馬爾卡希冷靜地回答。“那就好,”卡恩斯說,“那當他們說是你拯救了施樂公司的時候,也不要相信。”
剛愎自用…閉目塞聽
那些總是需要從外界評論中得到滿足的領導者往往很難堅定自己的立場。他們會拒絕那些敢於直言不諱的批評者,這樣做只會讓自己的身邊聚集一大群阿諛奉承、溜鬚拍馬之人。漸漸地,他們就會拒絕與周圍的人進行誠實的對話,而周圍的人也開始慢慢學會不再跟他們直接對抗。
害怕失敗…推卸責任
領導者之所以會表現出前面所說的那種傾向,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內心深處害怕失敗。許多領導者是透過將自己的願望強加於人而爬到組織頂端的。到了組織最頂端之後,他們就會擔心自己是否已經成了其他人瞄準的目標。在他們強勢的外表之下,其實隱藏著一種巨大的不安全感,他們擔心自己可能並不適合當前的領導職位,擔心自己遲早有一天被拆穿。
為了克服內心的這種恐懼,他們開始拼命地追求完美,拒絕承認自己的弱勢和失敗。一旦遭遇失敗,他們就會試圖掩蓋或想辦法說服身邊的人,讓他們相信失敗並不是自己的問題。同時他們會在自己組織內部或其他組織中尋找替罪羊,讓別人為自己的過失承擔責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會借用自己手中的權力、個人魅力以及溝通技巧說服其他人相信自己,從而讓整個組織看不到真相。最終,當一切都被拆穿之後,真正要承擔後果的,還是他們所在的組織。
虛榮自負…過猶不及
害怕失敗的另一面是一種永不滿足的對成功的渴求。大多數領導者都希望能夠率領自己的組織取得好的業績,並從中得到相應的認可和回報。一旦取得成功,他們就會得到更多的權力,並開始享受隨之而來的名望。在這個過程中,成功很可能會衝昏他們的頭腦,並讓他們有一種特權感。一旦達到了權力的頂峰,他們就會有一種想要維持這種狀態的慾望。他們總是想不斷地突破極限,並且堅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到。
諾華製藥CEO丹尼爾·魏思樂在2002年接受《財富》雜誌採訪時這樣描述這個過程:
一旦你進入了這種迴圈,即便是不小心進入的……你就會開始犧牲一些重要的,而且是從長遠來看對你的公司非常重要的東西。你之所以要拼命地推動這個迴圈,與其說是害怕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