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更會對服務的價值產生正面的認同感。
具體來說,服務意識是對人與人之間服務與被服務相互關係的認識。
具有服務意識的人,能夠把自己利益的實現建立在服務別人的基礎之上,能夠把利己和利他行為有機協調起來,常常表現出 “以別人為中心”的傾向。因為他們知道,只有首先以別人為中心,服務別人,才能體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才能得到別人對自己的服務。
因此,服務意識也是以別人為中心的意識。擁有服務意識的人,常常會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急別人之所急,想別人之所想;為了別人滿意,不惜自我謙讓、妥協甚至奉獻、犧牲。但這都只是表象,實際上,多為別人付出的人,往往得到的才會更多。這正是聰明人的做法。
缺乏服務意識的人,則會表現出“以自我為中心”和自私自利的價值傾向,把利己和利他矛盾對立起來。在這些人看來,要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只有從別人那裡偷來、搶來或者騙來,否則,別人不會主動為自己付出。實際上,這常常是懶人們的哲學,從本質上說,這違背了人與人之間服務與被服務關係的規律。這種人越多,社會就越不和諧。
服務意識是人類文明進步的產物。所謂文明,即人區別於一般動物的部分。所謂文化,即人的文明化或去動物化。人的文明程度的高低,即人被文明化的程度高低。換言之,人的文明化程度的高低,即人的社會化程度的高低。由此可見,人的文明程度或文化程度的高低,並非是指接受學校教育的年限和學歷的高低。
服務意識的萌生,通常最早來自於家長的教育。家長越早教育孩子應該尊重別人,禮貌待人,那麼,孩子就能夠越早建立起服務意識。一般來說,年齡越小的人,替別人著想的服務意識越差。
新生嬰兒是沒有服務意識的,只有在他成長的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自己對於父母的依賴是自己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時,方能意識到父母為自己服務的重要性;但如果沒有家長的教育和培養,孩子也不會產生對父母需要他們服務回報的認識。
尤其是在我國的一部分獨生子女家庭裡,往往會形成以孩子為中心的不平等家庭成員關係。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忽視自己對家庭成員的服務責任,從而表現出服務意識的欠缺。
一旦孩子步入社會,比如上學和工作,如果還是缺乏服務意識,那麼他就會表現得過於自我、自私,不關心他人,沒有團隊精神,難以與人相處。
成熟理性的服務意識的建立,則常常要到我們成年之後。當家才知柴米貴,養子方知父母恩。隨著年齡的增長,家庭成員和社會就要賦予我們更多的家庭和社會責任。當我們還是一個幼兒的時候,我們承擔的家庭和社會責任很少;當我們成為一個學生的角色時,就需要完成自己的學業,來滿足家長和老師對自己的期待;當我們走出校門步入職場時,就需要努力工作,努力賺錢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當我們結婚生子,為人父母的時候,就需要用自己的愛來營造家庭的幸福美滿……
和男性相比,成熟女性的服務意識更為強烈,原因在於她們對生命的尊重和母愛的責任意識。十月懷胎、歷經劇痛生下自己的孩子之後,看到一個小生命對自己的託付,母愛便會油然而生,母親從此便多了一份社會責任。為了孩子,母親可以承受任何艱難困苦,即使付出生命的代價也在所不惜,這是服務的至高境界。 。 想看書來
2。2 服務意識(2)
缺乏服務意識,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人格不健全的標誌。
健全的人格包括三大要素:
(1)謙虛。
(2)追求完美。
(3)對別人有用。
很多人都認為只有神才是萬能的、才是完美無缺的,人和動物都不能和神相提並論。既然人不是神,那每個人都會有缺陷和不足。認識到這一點,人才能謙虛。唯有謙虛才能產生對別人的尊重。知道不足,卻不追求完美,就如同動物。動物雖然客觀上也有不足,但他們缺乏自知之明,因而不會向別的動物學習,尤其是不會向聰明的人去學習,所以進化緩慢、受人統治。
在別人的眼裡,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人就是一個廢人、惡人或壞人。孔夫子則將這些人稱之為“小人”,以警示我們遠離他們。一個人只要缺乏人格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項,就會導致人格缺陷。有人格缺陷的人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受歡迎的,是很難在事業上取得成功的。既然健全的人格是服務意識形成的根本所在,那麼,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