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只要中國的司法邏輯是這樣的,對品牌智慧財產權的保護就會繼續成問題,中國的品牌價值難以培植,錢就會繼續被西方品牌拿去。

至於“北京共識”,我覺得還太早,太著急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檢驗。人各有志,有人對“北京共識”歡欣鼓舞,我無話可說。但值得一提的是,過去60年,國際學術界多次犯過下結論太早的錯誤,也把世界匯入歧途。一次是對前蘇聯早期模式的過分推崇。20世紀30年代,前蘇聯的經濟也是以1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而西方則正在經歷大蕭條,巨大的反差讓許多人開始推崇國有制和計劃經濟,左派經濟學家都認為資本主義的喪鐘因此敲響了。

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凱恩斯等許多經濟學家提出的加強政府幹預和管制的理論,在包括西歐和美國在內的市場經濟國家得到推行,許多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獨立的發展中國家也學前蘇聯,實行計劃經濟。但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這種國有或者管制經濟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不得不重新開始私有化。這才有了里根經濟學和撒切爾夫人對英國經濟的改造,也有了之後20年全球範圍內的私有化高潮。之所以這麼多國家都走了一個來回,就是因為當初針對前蘇聯的經濟模式過早下了錯誤結論,給世界帶來了惡果。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中國的經濟高增長能否持續(2)

另一次是關於東亞模式。我1986年剛到美國留學時,幾乎每個大學的商學院都在找懂日本經濟和文化的學者來講學,都在研究亞洲式政府工業政策、政府管制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到1990年日本經濟開始衰退之後,今天幾乎沒有哪個商學院還教日本管理模式或經濟模式了。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又是“亞洲經濟奇蹟”熱,都去談論東亞增長模式的優勢。但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又把許多人的飯碗砸了。今天的“北京共識”在未來的命運會如何?大家還是自己判斷或交給歷史吧。

問:對於世界其他地方的人們而言,中國的“經濟奇蹟”意味著什麼?

陳志武:中國製造雖然汙染了中國的環境,勞工所得也低,但確實在使中國經濟增長的同時,增加了其他國家人們的福利,讓他們可以用更少的錢買到更多更好的產品。但對其他國家的製造業而言,就是另一番景象了。由於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再加上藍領工人可替代性很強,討價還價能力弱,在許多國家,一部分勞工的就業機會被剝奪,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別國的勞資矛盾。比如,由於來自中國的成本壓力,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的股東很憤怒,因為以前定的工人工資和福利都太高、條件太好了,所以,美國汽車業面對巨大的生存壓力。

問:為了理解中國的“經濟奇蹟”,我想可以回到最初的路徑選擇上。不理解最初的選擇,談共識似乎就缺少了一個基礎。

陳志武:很多人把中國的經濟成就歸因於市場經濟、對外開放、人口紅利、勤勞等因素,事實上,這些都對,它們都很重要,但不是基礎性的。因為在晚清和民國,中國也有市場經濟,也有被迫地對外開放,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例比今天還高,人民也一樣勤勞,但並沒有產生今天經濟意義上的成功。

為什麼中國30年的經濟成就特別突出呢?這是因為中國在這一時期的經濟增長是建立在成熟的現代工業技術和自由貿易體系之上的,而這兩方面的基礎條件在晚清、民國時期都不存在。今天,中國GDP的85%左右來自現代工業和服務業,包括能源、金融、製造業、運輸業、網際網路、電腦等,而它們無不是來自於西方;中國的產品能流通於全世界,也離不開由西方建立的自由貿易體系。所以,與其說中國經濟奇蹟是中國人自己的,不如說是世界現代化發展的結果。

當然,這只是產生中國經濟奇蹟的一個基礎性條件,因為印度、俄羅斯、越南等國也擁有這些條件,但卻沒有產生和中國一樣的經濟奇蹟。這是因為中國和以上幾國在這輪全球化初期的國情和條件不同,這使得他們各自選擇了完全不同的發展路徑。

首先,中國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經歷了“大躍進”、“*”等一系列的政治運動和人為災難。到了70年代末,中國社會方方面面的危機已經非常嚴重,再不改變就可能會崩潰,這就迫使人們進行徹底的反思。*提出的“貓論”,在其他“左”傾社會里都可能難以被接受,但在中國卻成為當年改革開放的指導思想,而且改革開放也成為全社會的共識。之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保持現狀的惰性,只要危機不是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