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著躺著睡都一樣,所以航天員可以靠著天花板睡,或者筆直地站著靠牆壁睡,這些都是可以的。因此航天員有的願意在駕駛座椅上打盹,有的在睡袋裡休息,或者躲在兩層夾板中間空格子裡睡覺,當他們在下鋪睡眠的時候,總感覺到與在床底下睡一樣。

睡袋,也可以稱為睡眠限制器,它可以防止航天員在睡眠中自由飄浮。在失重時如果不用睡袋或不把睡袋固定在艙壁上,人體自由地睡下,說不定當你熟睡正在做夢時飄浮起來,就真正成為夢遊神了。其實太空中睡眠是不需要床板的。

每次睡眠有45分鐘的床鋪準備時間,上床前先把靴子和外衣脫下,放在各自的衣櫃裡。鑽進睡袋後,把前面的長拉鍊從腳處拉到胸部,然後繫好固定的安全帶。水平床有活動板條,垂直床有一織物窗簾相隔。7名乘員同時睡眠時,另外3人可用睡袋站著在衣櫃裡睡,或在貯藏室的櫃子裡睡。飛船中的儀器裝置執行時,總產生一些噪聲,如果你想清靜,可以帶上面罩和耳罩。7人中一定要有一人帶上耳機值班,以接收來自地面的呼喚和警報。

歐洲航天局正在設計一種新型睡袋,這種睡袋的外面附有一些管道,當管道充氣時,睡袋便被拉緊,向人施加一定的壓力,使人像在地面上睡眠一樣舒適,而且還可以消除飄然下落的感覺。

太空中航天員的生活:個人衛生

在宇宙中航行的航天員和地球上的人一樣,都需要有個人清潔衛生的處理。失重條件下處理清潔衛生及廢物非常複雜,需要有特殊的設施和技巧。

失重時刷牙,牙膏泡沫很容易飄浮起來,水珠在艙內飛飄,會影響人的健康和儀器正常運轉。航天員只能採用比較簡單的方式來刷牙。

美國採用的是一種特製的橡皮糖,讓航天員充分咀嚼以代替刷牙,達到清潔牙齒的目的。蘇聯/俄羅斯航天員則用手指裹著毛巾在口腔中清潔牙齒。航天員洗臉,其實是取一塊浸泡有清潔護理液的溼毛巾擦洗面部。隨後,把毛巾鋪在按摩刷上用來梳理頭髮。

航天員還需要洗澡。蘇聯/俄羅斯長期載人空間站上,就配備有航天工程技術人員設計製作的航天浴室設施。

洗澡前,先把廢水回收淨化裝置中的淨化吸附劑配好,準備用來回收和淨化洗浴時的汙水,然後清理給水管道抽水裝置和過濾淨化裝置,並將卷在頂棚上的尼龍罩放下,直到底框並固定好,形成一個連線天棚地板的圓桶,就好像一個完全透明的大玻璃缸。啟動電加熱器,把水箱中的水加熱到合適溫度,這時人可脫去衣服進入浴室,圓筒底下有一雙固定的拖鞋,人穿上它後就不會飄浮起來。在開啟水龍頭之前,應先將呼吸器戴好,呼吸器同一條通到外面的軟管相連線,航天員可呼吸艙內空氣。避免洗浴時的空氣、水氣混合物吸入呼吸道發生危險。航天員洗澡時,還要將耳朵塞起來,帶上護目鏡,就像潛水員一樣。一切準備好之後,就可開啟水龍頭,一陣陣細細的水流噴在身上,形成一層夾著無數氣泡的水膜,必須用毛巾或吸水刷將水吸走。失重時水不會自動流出,水箱中有氣加壓,水就會源源不斷地流出來。浴室的底框上安有一個水管子,由抽水泵透過管口將用過的水、空氣混合物抽到廢水處理系統進行淨化處理後再利用。

飛船上航天員大小便的處理也有其相當的科學性。尿盆是特製的,抽水馬桶同一個塑膠套相連線,大便後快速關閉橡皮閥,大便透過氣流落入透氣的大便收集袋裡,然後用密封袋密封投入便桶,便桶裝滿後會自動彈出艙外。

太空中航天員的生活:必要的鍛鍊

航天員在航天中,特別是長期的航天中,用寶貴的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已經被航天醫學科學家門認為是必不可少的,必須堅持的。在失重環境中,人體重力消失,產生力量的肌肉和骨架失去用武之地,根據用進廢退的規律,肌肉會逐漸萎縮,體重減輕,食物中的鈣、磷、鎂因骨質對其需求減少而從尿液中流失,骨質中的鈣也會逐漸喪失,回到重力環境後容易骨折。對抗這些太空病症最有效的辦法是加強體育鍛煉,但太空體育鍛煉受到場地狹小和失重的限制,球類、游泳、滑雪、越野、爬山和划船等無法進行,玩鉛球、單雙槓、舉重和啞鈴等不費吹灰之力,達不到鍛鍊的目的。

目前,一兩天的短期航天,只能做徒手體操進行鍛鍊。長期航天的空間站內,都設有專為航天員體育鍛煉的“小型體育場”,設定了一些特殊的航天鍛鍊器材供航天員使用。這些器具有腳踏車功量計、微型跑道、彈射拉力器等。因為彈簧的彈力與重力無關,在失重環境中拉彈簧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