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道導彈是沿火箭發動機動力上升,按預定彈道飛行,然後沿自由拋物體彈道飛行的導彈。整個彈道可分為主動段和被動段。一般大型的洲際導彈用三級或兩級固體火箭發動機來推進。發動機將導彈垂直推上天空,約10秒鐘後,發動機控制導彈朝向目標方向飛行。導彈在火箭發動機的推動下,穿越大氣層。發動機推進劑燃燒完後,火箭依仗最後一級發動機賦予它的推力靠慣性繼續向上爬升,然後按拋物線彈道下滑。進入大氣層後的彈頭可透過各種導航方式,直到最終精確命中目標。二戰末期德國的V…2導彈就是一種彈道式導彈
巡航式導彈依靠噴氣發動機的推力和彈翼的氣動升力以巡航狀態在大氣層內飛行。這種像飛機一樣飛行的導彈早期被稱作飛航式導彈。它可以從地面、空中、水面或水下發射,攻擊固定目標或活動目標。其戰鬥部為普通裝藥或核裝藥,即可作戰術武器,也可作戰略武器。經常聽到的戰斧式導彈就是美國發展的一種巡航式導彈。
中國政府制定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於1953年開始,經過5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一系列工業部門,科學技術事業也有了一定的基礎。這期間包括火箭專家錢學森在內的大批優秀科學家紛紛從海外回國,也為發展國防尖端技術創造了重要條件。
1955年11月底,剛剛回國的錢學森去東北重工業基地參觀,第一站到達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院長陳賡大將見到錢學森問的第一句話就是“中國人搞導彈行不行?”錢學森反問道:“外國人能幹的,中國人為什麼不能幹?”
錢學森像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
錢學森(1911~),中國現代傑出科學家,世界著名火箭專家。因其對中國航天事業所做出的傑出貢獻,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
1934年,錢學森在上海交大機械工程系畢業,當年就考取了清華大學公費留學生,並選擇了飛機設計專業,到大洋彼岸去實現自己科學救國的理想。1935年赴美至1955年回國,錢學森在美20年,以卓著的研究成果,被他的導師、世界氣體力學馮·卡門贊為“美國火箭技術領域最偉大的天才、最出色的火箭專家”。錢學森與F·J·馬林納合作的《遠端火箭的評論與初步分析》,奠定了地地導彈和探空火箭的理論基礎;他與導師馮·卡門提出的高超音速流動理論,為空氣動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以他和馮·卡門命名的卡門…錢學森公式被用於高亞音速飛機的氣動設計;他還提出了用火箭助推的滑翔機為國際旅客運載火箭的設想和核火箭的設想。錢學森的卓著成就,使他成為舉世公認的力學、應用數學和火箭飛行技術的權威;流體力學的開路人之一;空氣動力學家;現代航空科學與航天技術的先驅。
新中國成立後,應祖國召喚,被美國政府軟禁了五年的錢學森,衝破艱難險阻,於1955年10月8日回到祖國懷抱。從此,將全部心血傾注於新中國的火箭、導彈事業。
回國未及半年,他就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最先為中國火箭和導彈技術的發展提出極為重要的實施方案。之後他協助周恩來、聶榮臻籌備組建了火箭導彈科學技術研究方面的領導機構,又負責規劃與組建起中國第一個導彈研究機構——國防第五研究院,並出任院長。此後他長期擔任火箭導彈和航天器研製的技術領導工作,以他的豐富知識為中國火箭導彈和航天事業的迅速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錢學森用自己的行動,在中國現代科技史上豎起了一座座豐碑。1991年,黨和國家授予他英雄模範獎章和“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榮譽稱號。###同志高度評價錢學森“是一位具有高尚愛國主義精神,堅定不移地為社會主義事業奮鬥的戰士……是我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範,他的經歷體現了當代中國知識分子追求進步的正確道路……”
1956年10月,在聶榮臻的提議下,中國政府建立了第一個火箭導彈研製機構——國防部第五研究院,錢學森出任院長。第五院在進行導彈研製過程中,堅持“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並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最初的幾年,透過與蘇聯政府的接觸,中國得到蘇聯大量的技術支援。1957年10月15日中蘇簽訂了《中蘇國防新技術協定》,即有名的10月15日協定。在導彈技術方面協定規定從1957年到1961年底,蘇聯要向中國提供了幾種導彈樣品和有關資料、並派遣技術專家、提供導彈研製和發射基地的工程設計等。由於中國導彈事業完全是從頭開始的,幾乎沒有任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