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士佩戴。不過,19世紀末的倒幕派人士卻對“村正妖刀”鍾愛有加,希望它的妖氣能震懾住德川幕府。

每個武士都精通護刀之道,他們不會用手直接觸控刀,就連說話都小心翼翼,生怕口水不小心濺到刀上。為了表示對刀的尊重,他們必須懷著肅穆的心情賞刀。擁有一把寶刀是每個武士的夢想。

但刀畢竟是殺人的工具。1937年10月,日軍司令官柳川平助率領部眾佔領南京,他領導的第10軍部隊在南京城內大肆燒殺,在慘絕人寰的殺戮後,柳川平助不僅沒有感到罪惡,還覺得這種殺戮是理所當然,認為沾滿鮮血的軍刀剛好體現了日本大和之魂的威武,一將功成萬骨枯,將軍以寶刀為榮,將士以殺人多少論功。

在武士們眼中,刀是最好的朋友,而劍道則是必備的技能,今天的日本武士大多出現在影視劇作品中,但日本人學習劍道的熱情卻依然高漲。他們認為,學習劍道一來有助於人們強身健體,二來可以讓人們從中感悟古老的日本精神。日本的很多學校都有劍道社團。

中國是劍道的母國,直到唐朝時期,劍道才隨著中日兩國的頻繁往來傳入日本,講究仁愛的中國人,對有著殺伐意味的劍道並沒有太多興趣。沒想日本人對此興致頗高,認認真真地推廣起來。到了今天,日本劍道已經發展出諸多流派,其中最出名的便是以宮本五藏為代表的“二天一流”和伊藤一刀齋的“一刀流”。

劍道的很多理念都和日本人的天皇情結相關,日本戰敗後,劍道因為浸染著軍國主義色彩,一度被人們批判。但也有日本人為此感到不平,認為劍道並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人們學習劍道,不是為了方便殺戮,劍道是一種修行,能指引人達到更高的精神層次。學習劍道的人不僅要鍛鍊體格,讓身體變得更加強健,體力更加充沛,還要磨鍊意志、鍛鍊心智。一個劍道高手不單要有強壯的體魄、敏捷的身手、出色的觀察能力,還要足夠機智,能夠在短時間內對局勢做出準確的判斷。

學習劍道有助於提高人的理解能力,讓人學會思考,能夠約束自己的行為。劍道師傅在傳授徒弟技藝時,總要不厭其煩地教育他們要知禮儀、講信義、懷仁愛。劍道比賽正式開始前,參賽雙方都要先行禮,比賽時也講究點到為止。

在日本人看來,禁止開展劍道活動簡直讓他們難以理解。然而,戰後,劍道一度被日本政府禁止,並非沒有原因。在和平年代,劍道不過是和花道、茶道一般的傳統文化罷了。但在戰爭時期,劍道卻是日本魂的最好體現,他要求人要效忠天皇,無懼生死,那時的它絕不僅僅是強身健體的修行。日本的武士精神、日本魂就寄居在劍道之上,初入劍道之門的人或許感覺不到,但隨著修行程度的加深,武士精神便會被悄然喚醒。一旦這種精神上升為全民精神,和戰爭結合,就變得極其危險。

今天,劍道在日本如此受歡迎,不能不說日本人身上依然存在著武士情結,在劍道中感悟日本的傳統文化,這個傳統文化本身就蘊含著武士精神。瞭解了劍道就瞭解了日本靈魂。

《四十七士物語》雖然在世界文學上沒有一席之地,在日本,卻是連小孩子都能娓娓道來的故事。

1730年,正是日本封建社會的繁盛時期。按照當時的規矩,各地大名都要定期到幕府覲見將軍。每當這時,幕府就會特地派某位大名主持覲見儀式,這次,主持儀式的任務落到了淺野侯和另外一名大名身上。淺野侯從來沒做過類似的工作,偏巧他精通此事的家臣又不在身邊,無奈之下,他只有向在幕府工作的吉良侯請教。

淺野侯不知道在幕府求教,需要有金錢打點,並未給吉良侯獻禮。這讓吉良侯大為不快,他故意讓淺野侯穿上了本不該在儀式上穿著的服裝,要他出醜。淺野侯不清楚吉良侯的意圖,主持儀式之時,果然穿著不和適宜的服裝出場了,在各地大名面前丟足了面子。備感恥辱的淺野侯當下拔出戰刀砍傷了吉良的額頭,兩人從此結下仇怨。

對一個武士來說,為捍衛名譽而復仇理所當然,但在將軍的大殿上襲擊其他大名就是一種不忠的行為了。依照規矩,武士必須為這樣的行為付出代價,切腹自殺,儲存清白。於是,淺野侯回到私邸後,逐一安排好切腹的事宜,然後靜待家臣大石,打算在交給他善後事務後,切腹自盡。大石是淺野最信賴的人,他精通世故人情,為人忠義,做事謹慎機敏。

大石回來了,淺野向他告別,然後自盡。淺野雖然死了,但親屬們還是不能原諒他在將軍大殿上鬧事的不忠行為,不願繼承他的家業。很快淺野的封地就被收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