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章 近鄉遇故知

共建會鋪開,社會改革到位,滄州百姓生活日新月異的今天,誰還願意去聽曾經靠放租放貸結交過路“好漢”的地主老財?

正乾皇帝當即御筆親批了柴進的申請——自食其力,柴氏有望。

柴進順利拿到了遷徙置產的批覆後,沒兩日便處理了自己在諸城的產業,拿著同舟銀行開出的銀票,直接包了一輛田氏客運社的馬車一路北行。

河北和河東與燕雲本為一體,但在過去一百多年裡卻分屬南北兩朝,戰略被動軍事又孱弱的趙宋不得不在邊境耗費巨力構築的塘泊和榆塞防線。

大同將南北重新連為一體後,便逐漸推平了這些影響正常生產生活的防線,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符合水勢的水系、連片的良田和寬闊筆直的官道。

溝通南來的官道也不再只有途徑白溝驛的一條,柴進選擇的北上路線便是直接經滄州到塘沽,途徑柴進曾經的產業,其人都沒有下車去看看。

改朝換代,物是人非,滄州早就大變樣,就算下了車,也沒什麼好看的。

馬車抵達到塘沽縣,看著新城拔地而起,處處皆是繁忙模樣,柴進暗道不妙,顧不得安頓就直奔衙門,詢問購地事宜,結果自是來晚了。

半徑十里的商業城市當然不可能這麼快就建成,實際上,朝廷劃撥的土地共分為三期,大致和燕京城的擴建規劃同步。

但由於柴進之前的耽擱,第一批劃撥的土地早已認購完畢,第二批劃撥的時間待定。

柴進猶不死心,尋了一家旅邸放好行李後,便出門四處走走,看能不能碰到恰好願意轉讓產業的商家

新興的商業城市常駐人口並不多,但貨棧、旅邸、商館、酒舍等商業建築一應俱全,大部分已經在營業,少部分顯然是生意好於預期,正在重新裝修。

其人先到了碼頭,實地考察塘沽港的日吞吐量,以確定此地的商機究竟有多大。

考慮到海水漲潮的影響,縣城的位置離渤海海面尚有百餘步,港口還建有巨石構成的防波堤,加之渤海的風浪和潮汐本就不大,倒是不虞海水倒灌毀滅城市的風險。

碼頭上的搬運工並不多,大件貨物由一種柴進不認識的巨形架子機關直接從船上轉到一旁停靠的車子上,既方便又快捷,小件零散貨物才會請搬運工。

裝貨物的車子也是特製,可以經由鐵軌轉到遠處的貨棧,幾輛車連在一起,運量驚人,所需的動力卻不大。

軌道用車並不稀奇,大同治下的礦山、碼頭等很多地方都在使用這種新技術,但柴進以前見到的都是造價便宜也容易磨損的木軌,鐵軌還是第一次見到。

很明顯,塘沽港的日吞吐量十分驚人,不然的話,也不會用昂貴的鐵軌取代木軌。

看了不多時,柴進便回到城中碰運氣。

結果,毫無疑問,並沒有商家願意轉讓產業,反倒是碰到了幾個同樣目的的人。

柴進暗道自己還是太沖動了,邊回旅邸邊猶豫是在塘沽多待幾天,還是乾脆進京再尋商機,忽地聽到有人喊自己。

“柴,柴大官人?”

“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