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九章 為大宋造血計劃

“社首,今年各地的糧食增產極大可能會超過預期,外糧輸入計劃要不要跟著做出調整?”

問話的是商曹曹首褚青,其人所說的“外糧輸入計劃”實際是同舟社北伐準備計劃中的一環。

徐澤對同舟社發展方向一慣的要求是內外兼修,內在為主,北伐也一樣。

不管是準備階段,還是北伐已經成功,河北路的各項工程都要按照計劃穩步推進。

沒有穩定的河北,就不會有穩定的燕雲,不練好內功打牢基礎,打下再大的江山也只會是空中樓閣。

已經開始的道路、水利、治河等大項工程建設都需要大量人力,更需要錢糧。

同舟社不可能在河北剛剛有點起色的時候,就把絕大部分的糧食用於擴軍備戰和戰後的燕雲百姓救濟上。

因此,徐澤一面主持河北路復興計劃,增強本地造血能力;一面又實施了一個龐大的糧食輸入計劃,繼續為河北補血壯骨。

並不是從京東、海東和遼東等同舟社已經穩定開發的地域向河北輸入糧食,這三地的糧食由官府收上來後暫時囤積,只待北伐開始成功,便直接輸入燕雲。

徐澤制定的計劃是從江南購糧。

沒錯,就是“花錢”購買糧食。

去年,同舟社兵發大名府,直接嚇崩了朝廷的精銳大軍,導致趙宋朝廷失去了制衡徐澤的關鍵力量。

隨後,叛軍兵臨韋城,威逼開封,趙宋朝廷慌亂之下,派出宰相王黼和親王趙楷求和,與同舟社簽定了城下之盟。

談判前,徐澤曾讓前面趕來探口風的張邦昌帶回了幾條談判方向。

其中就包含朝廷要舉全國之力,籌備錢糧布帛等戰備物資,以支援同舟社整編河北駐軍,並選擇合適的時機北伐燕雲。

趙佶當時只想趕緊結束談判送走徐澤這尊瘟神,在王黼和趙楷臨行前,皇帝只在“領土”劃分上設定了紅線。

其人要求開封府與同舟社控制區之間必須有緩衝區,並且雙方隔得越遠越好。

至於錢糧物資什麼的,天子則給了王黼最大的自主權。

只要能讓徐澤離開開封府界,皇帝賣兒賣女都不是問題,些許錢財更不是事。

自身不乾淨又沒骨氣的宰相王黼在被徐澤一頓恐嚇後,當場便吐露了天子的所有談判底線。

徐澤相信以教主道君皇帝的“人品”和“誠意”,說到的事肯定能辦到。

緊扣趙佶事先開出的“底線”進行“談判”,同舟社肯定能從趙宋身上敲詐到難以想象的海量錢糧。

但經過慎重考慮後,徐澤放棄了這個誘人的想法。

並不是其人對錢糧不敢興趣,能順利搶到手的,偏要辛苦種田,而是這些錢糧不能這樣取。

趙宋王朝以往財政狀況尚好時,都無法滿足河北兩路龐大的駐軍正常開支。

現在,帝國持續動盪之下,財政已經頻臨崩潰,要在不削減正常開支的基礎上,再增加大批錢糧保證同舟社擴軍和北伐,壓力會增加很多。

即便徐澤在協議中明確強調朝廷必須與民休憩,停掉禍國殃民的花石綱和艮嶽等大項工程建設,並將“本該”用於這些專案的錢糧改做支援同舟社北伐。

但北伐籌備,以及北伐成功之後的救濟燕雲都需要巨量的錢糧,算上這些仍有一定的缺口。

在其他方面能省下錢糧很有限的情況下,朝廷為了滿足同舟社的獅子大張口,除了再次向百姓加徵賦稅就別無他法了。

至於加稅可能有什麼負面影響,徐澤估計趙宋君臣基本沒有人會去思考,就算想到了,也不會將這問題當回事。

這些年以來,在“豐亨豫大”的政治路線引領下,趙宋朝廷為了滿足天子的藝術追求,建設了諸多超級大工程,花費了無數錢財,使得原本豐盈的國庫頻頻見底。

教主道君皇帝應對財政窘迫很有經驗,最有效手段主要有兩手。

其一,請蔡京出山,推進社會改革,搜刮民間財富。

坦白地講,這些改革政策還真不是全部針對平頭百姓,如改鹽鈔法以及推行方田均稅法等,普通老百姓想利益受損都不夠格。

其二,授意臣子進獻“羨餘”,廣開財源。

楊戩搞出的“公田所”,陳遘“發明”的“經制錢”等等,都是為趙宋財政不計個人名聲的“忠臣”事蹟。

雙管齊下,趙宋帝國才能一直有錢花,也讓治下百姓負擔一日重過一日,致使地方頻頻出現動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