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九章 為大宋造血計劃

最初並不是沒有臣子勸諫,但時間久了,敢勸的、願勸的臣子都被趕出了朝堂。

剩下的臣子們早就適應了這種有錢就折騰,沒錢就加稅的狀態,皇帝和絕大部分大臣對加稅已經沒有半點心理負擔。

而且,若是徐澤決心透過朝廷輸送北伐的錢糧,趙宋各級官僚們不僅不會拒絕,還會歡欣鼓舞。

如此好的機會不利用豈不是傻子!

朝廷支援同舟社北伐而加徵稅收,各地順便再多徵收一大批錢糧以“補貼國用”,不過分吧?

徐澤毫不懷疑,一旦放任趙宋加稅以備北伐,絕對會激起大規模的民變。

反正加稅的鍋由徐澤背,如果民亂鬧得太大朝廷平滅不了,也自有徐澤這個趙宋“平亂急先鋒”去擦屁股。

到頭來,類似方臘、樊瑞之流的野心家將盡皆粉墨登場,再次為禍。

本就苦難深重的百姓還要再受兵禍,疲於應付的同舟社也未必能真獲得協議約定的錢糧——天下都亂完了,哪裡還有那麼多錢糧?

還會因為平亂而影響計劃中的北伐,並徹底毀掉同舟社之前辛苦建立的正義形象。

而“為朝廷賣力征稅”的各級官吏們則藉機吃得腦肥腸滿,順便用他們的生花妙筆,將不知死活的賤民和血腥殘暴的同舟社一併罵個夠。

這樣的情況,徐澤當然不會允許出現。

所以,賢相王黼才會力抗天子馬上籤署協議送走徐澤的強烈要求,不顧個人安危,與逆賊據理力爭,竭力為朝廷爭取利益。

雙方經過艱苦的談判,趙宋朝廷最終與同舟社達成相對“有利”的協議。

其中就包含取消由朝廷提供北伐所需錢糧一項,只是在維持原本河北駐軍消耗的基礎上增加了三成轉運錢糧。

而且,徐澤還在協議中明確強調,增加的這部分錢糧要由朝廷在其他開支中節省,五年內不得再向百姓加徵任何賦稅。

不然的話,徐澤將率大軍叩闕,掃除禍亂天下的奸臣賊子。

朝廷的稅不能加了,沒法轉運更多的錢糧,同軍北伐卻勢在必行,擴軍所需的錢糧布帛等物資還得籌備。

不能透過協議“白拿”,那就只能“掏錢買”了。

當然,徐澤也不可能真拿錢去買物資。

同舟社派出商隊,跳過朝廷這個“中間商”,直接以鹽、糖、鐵、玻璃、陶瓷等物資從趙宋產糧區換取糧食。

實際操作過程有一整套流程,並不是以物易物這麼簡單。

這便是同舟社與朝廷簽署物資交換協議的由來。

褚青是商曹曹首,具體經辦此事,清楚一些內幕。

雖然物資交換協議對雙方都有利,屬於雙贏。

但某種意義上講,卻是同舟社為失血過度的江南等產糧區恢復造血功能。

此舉與後世二戰之後,美國對一片廢墟歐洲國家進行“援助”的“馬歇爾計劃”異曲同工。

當然,以徐澤的做派,也不會搞單純的物資交換,其中還涉及一系列複雜的附加協議。

同舟社治下糧食增產超過預期,褚青從商曹本身職責出發,建議“調整”外糧輸入計劃,實際是希望提高本方物資的交換價格,以獲取更大的利益。

畢竟,同舟社可以少輸入江南等地本就賣不起價的糧食,江南等產糧區卻急需同舟社的物資救濟。

徐澤沒有正面回答褚青的問題,轉而詢問財曹曹首蔣敬。

“蔣曹首,加上江南的救濟,今年我們可會有赤字?”

蔣敬掌管預算、度支、審計等事務,最關心的赤字。

“會社首,今年若不遭遇大災,應該不會有赤字,與朝廷進行物資交換,總體也是維持盈餘狀態,外糧輸入計劃調整與否,影響不會太大。”

這幾年,同舟社治下大項民生工程不斷,開支很大,但總體還能維持盈餘狀態,這種經濟財政收支情況當然不正常。

除了數次大戰獲得的戰爭賠款外,還有透過不對等交易,從宋、遼、金、高麗、日本、南洋等國和地區的不斷吸血。

徐澤對赤字沒時人這般排斥,但取得燕雲之後,一段時間內都必須要對這份“負資產”持續輸血才行,在北伐前必須厚實家底保持盈餘,就必須持續吸血。

但包含江南在內的各地遲早是同舟社的天下,不能對這些地方吸得太狠,該造血還是得造血的。

即便是“敵佔區”,同舟社先“幫忙”抓建設,也符合同舟社的長遠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