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上各色各樣的性格、喜怒哀樂的情感——守閘人的性格就是閘的性格,守閘人的情感就是閘的情感。你要過閘關嗎?請先過“人”這一關。重關係、講人情、疏通關節……成為“閘”前的應有之意。
沾在長袍上的東壩泥土尚未乾脫,伍子胥又接到了吳王闔閭新的命令:為將來東伐越國做準備,開鑿太湖連通東海的運河。
這是一個“大天大地大文章”的大時代。生活在這樣時代裡的人,總是充滿夢想,充滿激情,充滿不知疲倦、不畏艱險的奮鬥精神。接到王命,伍子胥二話沒說,再率隊伍,奔向工地,在太湖河渠縱橫的水網地帶揮鋤開挖,用手中的鍬、肩上的筐,將吳王的理想、吳王的意志書寫到不朽的大地上。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挖過長江去(2)
又是8個月,指向越國的水道逶迤而成。
這段水道,史稱“胥浦”。
吳人為伐楚而開的胥瀆,為伐越而挖的胥浦,與泰伯瀆一起,成為江南古運河的雛形,永載史冊。
運河,如一隻鳳凰,在大時代的戰火中涅槃,在大時代的戰火中展翅。
天下事如弈棋,以落子先後、當否定勝負。應該說,吳王闔閭鑿出胥瀆、胥浦,算是落子佔了先手,投子也不失其當,伐楚可謂是順乎其勢的事,眼下是隻欠東風了。
闔閭所要的“東風”很快就來了。
公元前506年,闔閭九年,在位13年的楚平王已經死去,此時是楚昭王10年。一點也認不清大勢的楚昭王派他的軍隊悍然發動進攻蔡國的戰爭。受到突然攻擊的蔡國聯合起唐國奮起抗楚。
遠在太湖之濱都城裡的吳王看清楚了這場戰爭:蔡、唐兩國處於楚國北部側背,戰略地位相當重要,如果能同這兩個國家結盟,就可以秘密出兵,繞開楚國重兵佈防的東部戰線,迂迴突襲,直入楚國腹地,殺它個措手不及。那樣,事半功倍,宿敵楚國休矣!
不過,此時的吳王按兵未動。
他不是不想動,他早就躍躍欲試,而是在耐心地等一個理由,等一個種名分。出師無名,勝之不武;名正言順,勝之坦然。
吳王要的“名分”很快就來了:聯合抗楚的蔡、唐兩國,國小,勢單力薄,根本不是強大的楚國的對手。雙方戰之幾個會合,蔡、唐漸成敗勢。蔡、唐兩國深刻地認識到,再這樣硬撐下去,大有亡國的危險。他們一商量,決定派出特使,向地處東南、國力漸強的吳國求援。
蔡、唐兩國特使的到來,使吳王闔閭十分欣喜:不請都想出兵,何況來請呢?面對特使,闔閭慷慨激昂,憤怒聲討楚國的不義,當即決定立刻發兵,與蔡、唐並肩作戰,解蔡、唐於倒懸,申張正義!
次日,闔閭以伍子胥、孫武為將,親率吳軍3萬,沿荊溪到東壩,經剛剛鑿通的胥溪入長江支流水陽江,從水陽江穿過固城、石臼、丹陽、南漪等湖進入長江,經長江至江北濡須口入淮,然後溯淮水西進,抵淮汭(今河南潢縣北),再然後舍船登陸,在蔡、唐軍隊的引導下,迅速透過楚國北部大隧、直轅、冥厄三關險隘(今河南信陽),出其不意地出現在漢水東岸。
昨天還沉浸在對蔡、唐作戰節節勝利的喜悅中的楚昭王聞得報告,大吃一驚:“怎麼可能?楚、吳相接的東部邊境我有重兵防守,吳軍是怎麼過來的?”
“他們從淮河上來!”
這更使楚昭王大惑不解:“太湖與長江根本不通,太湖邊上的這隻青蛙怎樣跳過長江、進入淮河的?”
當得知是原楚國太子建的老師伍奢逃亡吳國的次子伍子胥領導鑿通東壩,沿此運河而入長江的訊息後,楚昭王大驚失色:“吳王用心深遠!亡楚者是我楚人啊!”
經此一役,楚國雖然在之後介入的秦軍救援下得以逃過滅亡的一劫,但已經元氣大傷,日落西山,再也構不成對吳國的威脅。歷時數十年之久的吳楚戰爭從此告一段落。
也經此一役,吳國則打出了國威軍威,聲名遠播,令中原各諸侯國驚歎。
是胥瀆,是運河這隻火中浴生的鳳凰,為戰神插上了飛翔的翅膀。
依靠著東南健兒和充足的物質支援,破楚圖越成功,極大地鼓舞了吳王,特別是打敗越國之後,夫差覺得自已再無後顧之憂,野心像陡然暴漲的運河水,恣肆汪洋,滿地橫流,一心要北上伐齊,挺進中原,與在黃河、濟水流域的齊、晉爭霸。
對地處太湖之畔的吳國來說,北上伐齊,經胥瀆入長江繞道太遠,吳王夫差需要一條與他的雄心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