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這個說法我覺得不太可信,因為畢竟在這個問題中間,我們剛才詳細地講了六個回合的搏殺,那個搏殺要是事先安排好的,那還真得找一個好的編劇好好寫一個指令碼,你怎麼攻我,我怎麼防守,然後要反覆地排練,那不是一般能做得到的。我覺得這六個回合的較量,不是長期排練後的表演,而是兩個人的真實較量,這個可能性比較大。應當說“屈從說”倒是比較合乎我的觀點。我們可以分析一下這六個回合:第一個回合,趙高上來就說要篡改遺詔立胡亥,這是他的想法。李斯是怎麼反駁呢?亡國之言——一句話就給頂回去了。第二個回合趙高擺出來“五不如”,你五個方面都趕不上蒙恬,將來人家肯定重用蒙恬不重用你。李斯怎麼說呢?他說我只知道奉詔,個人安危我置之度外。這是很義正言辭的。第三個回合趙高還是強調扶蘇一稱帝,一定會重用蒙恬。李斯回答說,我只知道“奉主之詔,聽天之命”,我的職責是奉主之詔,我的命運聽天之命,我不能背主。第四個回合趙高大談“安、危”,李斯是大講“主恩”;你講你的“安、危”,我講我的“主恩”。第五個回合趙高拿胡亥壓李斯。李斯說,國君的繼承必須遵守一定的程式,不按程式來不行,歷史有教訓。第六個回合趙高大講“順其意則利,逆其意則違,”這個時候李斯才屈從。應當說李斯是屈從,而不是迎合。雖然屈從跟迎合最終的結果是一樣的,但是這兩者對李斯的評價就有了區別,結果一樣,但評價不一樣。所以我們說,一個人選擇了應該選擇的是勇敢,選擇不應該選擇的是無奈;放棄不該放棄的是懦夫,放棄應該放棄的是睿智。所以,李斯的變節主要是怯懦和無奈,是屈從而不是迎合。因為他畢竟跟了秦始皇27年,深得秦始皇信任,而且他為秦兼併六國、統一天下做了很多貢獻。比如說在兼併六國之前,他主張首先滅韓;兼併六國以後,他力主實行郡縣制;統一文字的時候,他寫了統一文字的標準字書。當然他也做了一些錯事,比如說他建議焚詩書。說明李斯這個人是有功有過,這很正常。李斯跟秦始皇的關係非常密切,歷史記載,李斯所有的兒子娶的都是秦始皇的女兒,李斯所有的女兒嫁的都是秦始皇的兒子。這叫什麼關係?姻親關係啊,政治聯盟啊,婚姻是一種政治聯盟的手段啊。李斯有多少兒子咱不知道,反正個個娶的是公主;有多少女兒也不知道,但是個個嫁的也是公子,兩家是這麼一個關係。所以我說“雙簧說”不可靠。李斯的長子李由做了三川郡的太守,當李由回家省親的時候,文武百官都到李斯家裡去祝賀,他家門口的車輛有上千輛。李斯看過以後感到震驚,也感到後怕。他想起他老師說過的一句話。他老師是誰啊?荀子。荀子跟他說過“物禁大盛。”萬事萬物最害怕的是達到頂點,盛極矣則衰。所以,李斯當時就感慨,你看我現在兒子一回來,我也沒打招呼,文武百官都來衝著什麼?是我的權勢。我的權勢如果達到這麼一個程度的話,我將來什麼時候收手?他已經想到這個問題,但他始終沒能破解。

'畫外音' 對於秦帝國來說,可以說是成也李斯敗也李斯,當年他為秦國帶來的是一系列立竿見影的計策,使秦國在統一六國的道路上所向無敵,秦始皇更是視李斯為股肱之臣,但這一切都成為了過眼煙雲。那麼,誰該為李斯的變節負責呢?秦始皇有沒有責任呢?

李斯是變節了,誰應該為李斯的變節負責?那毫無疑問首先是李斯本人,你自己變節了,你能叫別人負責嗎?肯定是李斯要負責任的。因為他有兩種選擇,面對趙高他可以拼死一爭,他也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但是他的屈從就註定了沙丘政變成功,也註定秦帝國快要終結了。所以李斯在這個問題中間,他首先應該自己負責。其次,我覺得應當為李斯變節負責任的還有一個人,是誰啊?秦始皇應當負責任。秦始皇不該留下這個漏洞啊,你留下這麼個大漏洞,讓李斯一個人去扛漏洞,他扛不住啊!秦始皇為什麼留了漏洞呢?就是沒有立太子。秦始皇沒有立太子也不要緊,臨終之前把跟隨他巡行的所有大臣都叫到身邊,明確宣佈扶蘇繼位,李斯還能一手遮天嗎?他也沒有這樣做。真不行的話,像後來的漢武帝那樣立若干個顧命大臣,搞一個顧命大臣班子,由班子說了算,李斯一個人說了不算也行啊。再就是,趕快把遺詔發出去,在自己未嚥氣之前發出去,遺詔發出去後不可再追回,不可再更改了,這也是可以的。所以說秦始皇自己犯了很多錯誤,留了這麼一個大漏洞,然後讓李斯一個人去堵槍眼,李斯堵不住啊。於是胡亥在趙高的策劃下最終擺平了李斯,為他的登基做好了準備,也就是說,這個大局基本上定了。但是,儘管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