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部分

亥、趙高、李斯結成了一個“三家村”,結成了一個政變集團,但並不意味著政變就能成功,因為這三個人結盟以後,在他們的面前還有攔路虎,這個攔路虎是誰?怎麼扳掉這個攔路虎呢?請大家繼續關注沙丘政變。謝謝大家。

36:二世詐立

'畫外音' 秦始皇晚年迷戀神仙之道,追求長生不老,遲遲沒有確立太子人選,直到公元前210年,他在巡遊到沙丘的時候染上重病,臨終前才頒佈詔書,明確指定長子扶蘇作為皇位的繼承人。但秦帝國的中車府令趙高、丞相李斯和秦始皇的另一個兒子胡亥聯手篡改遺詔,妄圖把胡亥推上皇位繼承人的位置。那麼,被矇在鼓裡的扶蘇面對這份遺詔會不會起疑心呢?這場發生在沙丘的政變,現在還充滿著太多的變數,趙高雖然和李斯、胡亥密謀,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但它的成功取決於扶蘇面對這份遺詔的態度。扶蘇在朝臣和皇族中有巨大的影響力,又在秦軍主力部隊——長城軍團中做監軍,如果扶蘇不相信遺詔,或者不接受自己被賜死的命運,他一旦折騰起來,沙丘政變就肯定不能成功。所以趙高、李斯和胡亥發出那份被篡改的遺詔後,就一直在忐忑不安地等待結果,他們最終等來了什麼結果呢?扶蘇究竟會怎樣面對這份被篡改的遺詔?河南大學王立群教授為您精彩講述《王立群讀史記·秦始皇》之《二世詐立》。

上一集我們講到,趙高、胡亥、李斯三個人結成了一個政變集團。但是三個人的結盟並不能意味著政變就一定能夠成功。因為要想政變成功,這裡邊還必須要解決一個重要人物。這個人是誰呢——扶蘇。扶蘇的地位非常高,扶蘇有四個方面的優勢:第一,皇長子;第二,秦始皇遺詔中間明確規定的合法繼承人;第三,扶蘇在朝臣和皇族中間有巨大影響力;第四,扶蘇手握重兵。在秦始皇病故期間,當時秦國兩大主力之一的長城軍團有三十萬人馬,這三十萬軍隊離都城咸陽非常近。另一支是徵南越未歸的南越軍團,兵力五十萬。剩餘的軍隊都不足以威脅天下。扶蘇手握長城軍三十萬重兵,他又有以上四大優勢,這決定了他是必須要被搬開的絆腳石。如果拿不下扶蘇,如果扶蘇不相信假遺詔,要帶兵求見秦始皇,這個事麻煩就大了。所以趙高、胡亥、李斯三個人的結盟儘管決定了大事,要想萬無一失,還必須解決扶蘇。於是他們又寫了一個假遺詔,這個假遺詔的核心就是賜死扶蘇,扶蘇會怎麼樣處理?這是一大問題。另外,和扶蘇搭幫的是蒙恬,蒙恬是長城軍團的主帥,他是三代家族為秦國效力,有著很高的聲望。何況蒙恬又具有豐富的政治經驗,他會怎麼看待遺詔?他會服從嗎?這兩個人要不解決,胡亥要想登基還有難度。所以在李斯屈從以後,他們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扶蘇了。

我剛才講了扶蘇的四大優勢,但是扶蘇也有兩個明顯的不利。第一個,扶蘇不知道秦始皇已經病故,不知道遺詔中已立他為繼承人,這兩個“不知道”是扶蘇致命的弱點。之所以“不知道”,原因是由於資訊的不明朗,假如扶蘇知道他的父親立他為繼承人,那扶蘇馬上會理直氣壯地起兵,但是資訊的不明朗造成了扶蘇的一大弱勢。再一個,扶蘇不知道趙高的手裡邊掌握了皇帝的玉璽,可以偽造遺書,這個也是他不知道的。胡亥、趙高、李斯三人草擬了假的遺詔,要賜扶蘇死,既然叫扶蘇死,那總得有個理由吧?扶蘇犯什麼罪了?憑什麼理由讓扶蘇賜死呢?四大理由:守邊無功、誹謗朝政、謀立太子、為人不孝,這就是四大罪狀。我們逐一分析一下,先說守邊無功,說扶蘇帶領三十萬大軍在邊地駐紮了幾年,沒有解決邊患,這叫守邊無功,這個話完全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大家可以想一想,蒙恬跟扶蘇接受的使命就是防犯匈奴的南下,這才修了萬里長城,萬里長城是阻隔草原民族和農業民族的一個屏障,它是阻隔,是防範。說他守邊無功,這簡直就是個藉口。第二,我們說誹謗朝政。什麼叫誹謗朝政呢?就是扶蘇多次上疏向秦始皇勸諫,扶蘇勸諫的目的無非是兩點:一是為了秦帝國的長遠利益,二是為了他父皇的歷史名聲,這是他勸諫的目的。結果他們給扶蘇加了罪名是誹謗朝政,這也是欲加之罪。第三,謀立太子。說扶蘇想當太子,陰謀奪取太子之位,這更是謊言!什麼叫謀立太子?扶蘇是皇長子,本來就應該是太子,更何況扶蘇是秦始皇遺詔欽定的接班人,他就是欽定的太子,不存在謀立的問題。扶蘇要是真有謀立太子之心,他就應該把嘴巴閉起來,他要是早把嘴巴閉起來,就不會去了長城,也到不了邊疆,說不定他早就當上了太子;就因為他說的多了,秦始皇對他不樂意。但是秦始皇打心底裡還是信任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