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卡弗蒂發表攻擊中國的言論,妄稱“在過去的50年裡中國人基本上一直是暴民和匪徒”,由此,激起了海內外華人的一致憤怒,人們紛紛用各種方式表示強烈憤慨和嚴正譴責,並要求CNN及卡弗蒂本人向全體中國人民道歉。有人在網上發起抵制CNN運動,認為現在是忍無可忍,不能再忍!還有人調侃CNN是“無恥黴體”,組織“做人不能太CNN了”Flash設計大賽、歌曲創作比賽等等,表示對西方媒體不實報道的極大不滿。“做人不能太CNN!”成為2008年網路第一流行語和民間最流行的“口頭禪”。
從張飛來認識憤怒(3)
憤怒有積極意義嗎?
憤怒一般被理解為一種負面的情緒,這是一種不全面的認識。自然賦予人類的東西,怎麼會一無是處呢!
憤怒向別人發出了警告。適時適當地表現出憤怒,讓對方知道自己應該有所收斂或適可而止了,可以避免事態出現進一步的惡化,或促進事情向自己期望的方向發展。在足球比賽場上,對對手惡意挑釁、對裁判的不公正判罰表現出憤怒,會讓其有所收斂,如果是群情激憤,效果就會更佳。當然,如果對方同樣認為是你在挑釁,你的憤怒則會激發對方的憤怒,導致行為衝突。比如,如果裁判認為你是在挑釁的話,你可能不得不接受被紅牌罰下的事實。
有這樣一個關於憤怒的積極意義的例子:在中國就收回香港主權問題與英國談判的過程中,雙方在關於中方是否在香港駐軍的問題上爭執不下。*在1984年4月,審閱外交部《關於同英國外交大臣就香港問題會談方案的請示》報告時,就關於駐軍問題的一條下批示:“在港駐軍一條必須堅持,不能讓步。”表示出了強硬的態度。 此後,雙方陷入了僵滯狀態。*在一次公開接見香港各界人士的時候,香港記者照完了相,剛要離開,小平叫住他們,說你們先不要走,我要講幾句話。針對香港迴歸後可以不駐軍的提法,小平憤怒地說,為什麼英國在香港實行殖民統治時期可以駐軍,我們恢復在香港行使主權反而不能在自己的領土上駐軍,天下有這個道理嗎?駐軍起碼是主權的象徵吧,連這點權力都沒有,那還叫什麼恢復行使主權呢?必須要駐軍!小平同志震怒了。小平一生氣、一發火,英國人才有所收斂,不敢再提了。
憤怒是對他人的威懾。憤怒是一種無形的威懾力,可以讓對手未戰先怯,甚至於不戰而屈。孫子兵法雲:“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墮。”楚霸王項羽英勇蓋世,經常披甲持戟,衝鋒陷陣。他只要一嗔目視之,敵人就“目不敢視,手不敢發”,甚至“人馬俱驚,辟易數里”。憤怒可以起到在心理上震懾敵人的效果。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大軍擊潰劉備,追擊至當陽長坂,只見張飛倒豎虎鬚、圓睜環眼、手綽蛇矛、立馬橋上,大喝道:“燕人張翼德在此,誰敢來決一死戰。”聲如巨雷,嚇得曹操回馬而走,眾將亦一起西奔,棄槍丟盔者不計其數。有詩云:“長坂橋頭殺氣生,橫槍立*圓睜。一聲好似轟雷震,獨退曹家百萬兵。”遂成千古趣聞。中國乒乓球世界冠軍鄧亞萍,比賽也好、訓練也好,總是雙目圓睜、吼聲貫耳、鬥志昂揚,以咄咄逼人的氣勢壓倒對手,並屢屢奪取勝利。
憤怒能給人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憤怒可以迅速調動起一個人身體的能量,也可能激發起昂揚的鬥志。維新志士譚嗣同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偉丈夫,他為戊戌變法慷慨赴義的壯舉感召日月。對帝國主義侵略行徑及清政府的*、落後和無能的極端憤怒,正是激發他立志改造社會的直接動因。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由於清政府的*無能和妥協退讓,中國戰敗,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深重的民族災難,撕裂著譚嗣同這位有“劍膽琴心”雅號的俠士之心。他對帝國主義的侵略義憤填膺,對清政府“竟忍以四百兆人民之身家性命一舉而棄之”的妥協行徑極為憤慨。在變法思潮的影響下,他感到“大化之所趨,風氣之所溺,非守文因舊所能挽回者”,必須對腐朽的封建專制制度實行改革,才能救亡圖存。1897年夏秋間,寫成重要著作《仁學》。《仁學》博採《論語》《禮記》、《莊子》、《史記》等眾家改革之長,廣納西方*、自由、*等變革之道,提出“酌取西法,以補吾中國古法之亡”,被中國思想界譽為“駭俗之文”、“*宣言”。他在這部著作中,憤怒地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所造成的“慘禍烈毒”和三綱五常對人性的摧殘壓抑。指出,封建綱常禮義完全是那些獨夫民賊用作統治的工具,特別是君臣一倫,更是“黑暗否塞、無復人理”。因此,對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