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昏暴的專制君主,不僅可以不為其盡忠死節,而且可以“人人得而戮之”。《仁學》之後,譚嗣同開始了變法的實踐活動。光緒二十四年六月,譚嗣同受光緒帝召進京推行新政,慈禧盛怒。9月21日,慈禧囚光緒帝於瀛臺,下令捕殺*。譚嗣同聽到政變訊息後,置自己的安危於不顧,多方活動,籌謀營救光緒帝。但計劃均告落空。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心以死來殉變法事業,用自己的犧牲去向封建頑固勢力做最後一次反抗。譚嗣同把自己的書信、文稿交給梁啟超,要他東渡日本避難,並慷慨地說:“不有行者,無以圖將來,不有死者,無以召後起。”日本使館曾派人與他聯絡,表示可以為他提供“保護”,他毅然回絕,並對來人說:“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日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24日,譚嗣同在瀏陽會館被捕。在獄中,意態從容,鎮定自若,寫下了這樣一首詩:“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9月28日,他與其他五位志士英勇就義於北京宣武門外菜市口。當他們被殺時,刑場上觀看者上萬人。他神色不變,臨終時還大聲說:“有心殺賊,無力迴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現了一位愛國志士捨身報國的英雄氣概。。 最好的txt下載網
從張飛來認識憤怒(4)
憤怒告訴你需要做出一些改變。有人說,生氣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其實並不盡然。生氣可以提醒你採取一些措施來改變目前的狀況。一次,一個公爵請貝多芬去做客,席間讓貝多芬為客人們演奏一曲,由於公爵不尊重他,貝多芬勃然大怒,拂袖而去。為客人演奏曲子,為聚會助助興,貝多芬是有準備的,況且這也不是第一次。憤怒讓貝多芬做出了改變,促使他以離開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尊嚴。事後,他在寫給公爵的一封信中說:“公爵,你之所以成為公爵,只是因為你偶然的出身;我之所以成為貝多芬卻是因為我自己。公爵過去有的是,現在有的是,將來也會有的是,而貝多芬卻只有一個!”貝多芬的性格魅力,使年輕貌美的勃侖施維小姐為他神魂顛倒,她的心“被他的歌聲的目光滲透了,感到了生命的豐滿”。
憤怒的積極的意義固然不少,但憤怒仍然是一種最危險的情緒。一旦語言攻擊的堤防被突破,憤怒就迅速升級,此時要想避免身體上的攻擊是困難的,除非經武力來制服。在許多情況下,把憤怒表現出來是要付出代價的,而且通常是無可挽回的。有時這個代價是巨大的,甚至是生命。
憤怒的言行常常會引起憤怒的報復。憤怒的言行大多會導致憤怒的報復,只是報復的時間、手段略有不同。《三國演義》第十四回中,張飛酒後痛打曹豹。曹豹回家後深恨張飛,連夜差人齎書一封,徑投小沛見呂布,備說張飛無禮,且雲:玄德已往淮南,今夜可乘飛醉,引兵來襲徐州,不可錯此機會。呂布看見書信後,同陳宮商量。陳宮曰:“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呂布便應陳宮的計策,立即兵發徐州。張飛那時酒還未醒,不能力戰呂布,只得從東門逃出,把徐州丟掉了。張飛隨意在他人身上發洩憤怒,得到報復,失了徐州重鎮。在第八十一回中,張飛在閬中,聞知關公被東吳所害,旦夕號泣,血淚衣襟。每日南望,切齒睜目怒恨。諸位將領以酒勸解,酒醉,怒氣愈加。帳上帳下,只要士兵有過失就鞭笞之,以至於多有被鞭打至死的。有一天,張飛下令軍中,限三日內建辦白旗白甲,三軍掛孝伐吳。次日,帳下兩員末將範疆、張達,入帳告訴張飛:“白旗白甲,一時無可措置,須寬限才可以。”張飛大怒,喝道:“我急著想報仇,恨不得明日便到逆賊之境,你們怎麼敢違抗我作為將帥的命令!”就讓武士把二人綁在樹上,每人在背上鞭打五十下。打完之後,用手指著二人說:“明天一定要全部完備!如果違了期限,就殺你們兩個人示眾!”打得二人滿口出血。二人回到營中商議。範疆說:“今日受了刑責,讓我們怎麼能夠籌辦?這個人性暴如火,如果明天置辦不齊,你我都會被殺啊!”張達說:“比如他殺我,不如我殺他!”範疆說:“只是沒有辦法走近他。”張達說:“我兩個如果不應當死,那麼他就醉在床上,如果應當死,那麼他就不醉好了。”二人商議停當。張飛這天夜裡又喝得大醉,臥在帳中。範、張二人探知訊息,初更時分,各懷利刀密入帳中,就把張飛給殺了。當夜,拿著張飛的首級,逃到東吳去了。一個大將軍,就因為不能夠管理自己的情緒,竟被自己的下屬割掉了腦袋,實在是可悲、可惜,值得每一個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