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3部分

木樁,木樁上綁著一些大毛竹,剛好把走船水道攔住了。荊大剛大叫一聲:“不好,劫賊來了。”他才說完這話,就看見幾個大漢駕著漁船衝上來,當先一個大鬍子厲聲喝道:“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打從此路過,留下買路錢。船上的膽小鬼,出來,和你爺爺打個招呼,給你爺爺發個紅包,不管事的出來吧,老子不殺船伕夥記。”這打劫的賊人有句話說得對,這江上的樹(木樁)確是他栽的。

“你船上有妞沒有?有妞留下,爺要了,哈哈!”看來劫匪不僅劫財,還想劫人劫色。

“找死!”荊大剛聽到那個大漢的話,心下大怒,“鏘”的一聲拔刀出鞘。只見寒芒一閃,他已揮刀跳到劫賊的漁船上面了。他曉得要及早把這幾個劫賊截下來,絕不能讓劫賊跳上貨船殺人放火。所以他不等徐昌下達作戰的命令,就自作主張先行動手。

大鬍子劫賊勃然大怒,怪笑道:“你這死王八敢那樣小看我,看我不給你好看,你就不知道我的厲害。我搖,搖,搖你到奈何橋,讓你到黃泉河去摸蝦摸蟹去吧!”荊大剛不知道這大鬍子劫賊的武功怎樣,卻先領教那劫賊的水上功夫。大鬍子劫賊馭駕漁船確有一套,扭扭屁股,把腳一跺,險些兒把荊大剛震下江水中。荊大剛象醉酒一樣忙著在漁船上左搖右晃,根本找不到機會宰殺這些賊人。

倪翁看到荊大剛處境不妙,他毫不猶豫從懷中掏出一把石灰。他是個老江湖,他知道怎樣對付這些小劫賊,他在出門前已在懷裡揣上幾包生石灰了,現在終於派上用場。他抓了一把石灰,一個箭步就衝到漁船上,把石灰望那三個劫賊頭上撒了出去。

也是那三個劫賊倒黴的緊,他們剛好站在一起,又加上老天幫了倪翁一把,剛好吹來一陣順風。那三個大漢正在那裡使勁搖晃船隻呢,沒怎樣防備倪翁。忽然眼前人影一晃,還沒看清楚來的是什麼人,就感到眼前白茫茫一片。

那三個劫賊就知道要遭殃了,這本來是他們用慣的打劫手段,沒料到對方也是老江湖,先下手為強。現在他們著了倪翁的道兒了,有勁無處使,想找刀廝殺已經來不及,唯一最好的選擇就是跳水,到江裡洗刮眼晴的石灰。於是他們先後撲嗵撲嗵幾聲,如青蛙潛水,跑著無影無蹤。真是其來也忽然,其去也忽然。

倪翁年紀有五十六、七歲了,他能夠混到今天,也很有江湖經驗,一發現情形不對就把石灰用上了。按照他的經驗,劫賊也有可能來這一招,幸好他先下手為強。

第三章 商道難行

事後,徐昌分別對倪翁、荊大剛作揖致謝,許諾出脫貨物之後,一定給予兩人重獎。大傢俱各歡喜,撐船的撐船,拉纜的拉纜,一齊動手出力撐船前行。船隻緩緩駛出富春江,進入錢塘江並轉上餘杭大運河。

“但願這一路順風順水,不要再起波折,河神保佑!”自從在富春江遇上賊人,徐昌也感到有些害怕了。船隻轉入餘杭大運河的時候,不免在船頭擺了一些香燭,請求河神庇佑,保佑他們一路平安,順順當當到達京師。

天公若肯從人願,大海還應作西流。

徐昌的貨船慢慢駛入王江涇的時候,只見河道里黑壓壓的都是商船,首尾望不到頭,如蟻聚蜂湧,密密麻麻,成群扎堆如亂麻一團,擁擠至極。

徐昌這些走慣海路的商人,哪裡見識過運河這種擁擠堵塞狀況,都被這景況鎮住了,面面相覷,說不出話來。以前他們走慣海路,大海天高海闊,無遮無擋,那曉得內陸河道行船如此艱難,這些貨船如蝌蚪擠挨在渴澤般的狼狽窘境,確是走慣海路的徽商們頭一次遭遇上。大家見此堵塞情形,俱感慨搖頭,嘆息不已。

這些南來北往貨船為甚不走寬闊的海路,卻偏偏往這潭死水裡駛進來?一則朝廷實行海禁,片板不許下海。貨船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只能往運河上集中;二則走海路風險極大,這錢塘江與東海汪洋交匯處,幾百平方公里水域風急浪高。東海龍王敖廣先生每年都大派請柬,邀請一批涉險闖入他疆域的商旅漁船到水晶宮作客。且這年頭倭寇猖獗,倚仗他有巨大的海船和高人一籌的弄潮本領,稱霸東南,縱橫海上。眾商家沒有大海船(明朝海禁罷市,不準商人建造多帆海船),撐個單帆船入海,怎麼跟倭寇的大海船爭競賽跑?若是時運不濟,晦氣碰上倭寇,傾家蕩產,甚至陪上性命,也是比較常見的事。如此一來,那腦袋不缺根弦的正常人便有千萬個理由不走海路,吃盡苦頭也要往運河中湧來。

這運河行船雖然慢騰騰的叫人看著心焦氣盛,但大夥兒聚在一起,聲勢浩大,倒也不必擔心尋常小毛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