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政策脫離行業的本質,我們企業家怎麼可能好過?正如郎鹹平所說,“越往前走你越難過”,就這麼簡單。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前言(1)
今天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已經不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誰好誰壞的問題,而是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的競爭力一起大幅度衰退的問題。以往專家、學者所倡導的是國退民進,但這不能解決國企問題,中國的總體競爭力竟然隨著市場化和私有化的逐步加深而出人意料地惡化。根據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發表的中國總體競爭力(包括經濟表現、政府效率、企業效率、基礎設施四大指標組成)報告顯示,2000年以前中國的總體競爭力大體與菲律賓、巴西、希臘等國差不多,但是2000年以後差不多跟捷克、匈牙利、波蘭、泰國處在同一個水平,還比不上智利、比利時、馬來西亞這些小國。這些資料顯示,這幾年政府所推動的民營經濟似乎不能帶動總體競爭力的發展。
中國企業家所面臨的問題到底出在哪?我認為我們這個經濟體系本身有幾個嚴重的問題需要解決。
企業家所面臨的第一個衝擊——自由經濟
我們過去總認為自由競爭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我們這麼多年的改革開放,一些思維簡單的專家學者們也不斷提倡這個理念。但是納什提出了反思維——自由競爭總是好的嗎?
納什講了自由競爭的負面因素。它解釋了自由經濟氾濫的第一種現象——低水平重複浪費的惡性競爭,使得資源被大量浪費。
舉個例子,如果在美國你開發出來一個新產品,大家都以股東身份給你投資,你就能越做越大,這是美國納斯達克市場的功能。但是中國企業不是這樣的,中國企業的現狀跟Chinatown(唐人街)一樣,在紐約、洛杉磯、倫敦到處都有Chinatown,當你把一家餐廳做好了之後,其他人不是一起投資你的餐廳,跟你一起做大,而是在你隔壁另外開一家。如果做得好,又會有人跑到隔壁再去開一家,結果一定有人因做得好再開一家。突然之間Chinatown就有了一大堆餐廳進行互相競爭的局面,這就是中國企業的狀態,也叫“餓狼現象”。這種競爭的最終結果會使得大家都無法生存。我記得一個資料,它顯示中國80%的民營企業的壽命年只有29年。這使得資源被大量地浪費。在我們生活中,這種惡性競爭造成的資源浪費現象比比皆是。
中國式的默契使得企業和政府體制的運作是以利益團體的自私自利的利益為基礎,而不是以所有參與者(廣大民眾)的利益為基礎。潛規則破壞了規則,破壞了法律制度,因而造成第二種自由經濟氾濫的特殊現象——體制腐敗和社會墮落。
越想規規矩矩努力做好產品質量控制和研發的公司就越可能先被淘汰。為了說明中國企業不重視研發的畸形現象,我們用“每10萬個居民擁有的有效專利數量”這一指標進行說明。結果,我們發現這一數字在中國只有4件,排在37位,和馬來西亞、泰國的水平差不多,但排名第一的盧森堡卻有7 094件。中國在專利生產能力指標(本國居民所獲專利數量與企業研發人員的比率)的世界排名成績為36位,和愛沙尼亞相當,而排名第一的韓國的成績卻是中國的57倍多,這充分說明了韓國三星等公司為何能夠超日趕美了。
企業家所面臨的第二個衝擊——國際化
如果你去問一個農民如何開閘灌溉,農民就會告訴你開閘之前要先挖溝渠,把這個水引到你需要它去的地方,缺水的農田不應是隨便開閘的。什麼是目前的國際化呢?那就是隨意開閘讓洪水漫流淹沒了大片農田。難道我國大力主張完全國際化的專家學者不知道要先挖溝渠嗎?什麼是溝渠呢?法治化的遊戲規則就叫溝渠。
目前國外資本市場對中國十分看好,但是為什麼國際化越徹底大家日子越難過呢?為什麼人均產值增加這麼快,卻沒給老百姓帶來實惠呢?因為這個產值很大一部分是外商投資的。我們對外商投資的認識根本不到位。根據資料統計,每年以合法利潤形式流出中國的資金就高達2 000億美金。現在問題出來了,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給予了土地和稅收優惠等,這些優惠最終形成了它的利潤匯出中國。如果優惠是給內資企業的話,這個利潤——還有轉投資的可能,也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不斷的轉投資可以創造出乘數效果。以江浙地區而言,乘數效果可以創造出數倍的產值。但是優惠一旦給了外資企業就往往最後會從中國流失出去了,這樣就再也無法透過轉投資創造乘數效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