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義青年團。“我是校團委委員,並出任院團總支書記,負責文藝學院青年團委員會總支這一攤的組織工作,發展了一些團員。我記得發展的團員中有聞立鵬、郭蘭英等。為全國建團做好乾部準備,經黨中央批准,中央團校第一期於1948年9月中旬在河北省平山縣兩河鎮開學。”

1949年5月4日,標誌著全國各族各界青年大團結的中華全國第一次青年代表大會在北平隆重召開。賀敬之作為552位代表之一出席了大會,他們代表著全國各個地區、不同職業、不同民族、不同階級、不同黨派、不同信仰的青年及青年工作者。我們從團中央檔案館所調閱的資料顯示:在當年5月10日的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全國委員會選舉時,共收回選票462張,其中有效票456張,賀敬之總得票291票,位列第88位。“中華全國青年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正式決定把解放區青年聯合會擴大為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總會,後改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我很幸運見證了中華全國民主青年聯合總會的誕生。大會在發表的《宣言》中指出:全國青聯把全國一切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愛國青年,不分階級、黨派、政治信仰、宗教信仰、民族、職業和性別的差異、緊緊的團結起來,為著將中國人民大革命進行到底,將農業的中國建設成為工業化的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會議開了8天,周恩來在會上作《學習毛澤東》的報告,廖承志作了中國青年基本任務的報告。我還記得當時選舉廖承志為全國青聯主席,錢俊瑞、謝雪紅、錢三強、沙千里為副主席,吳晗任秘書長。”

txt小說上傳分享

賀敬之:人生之詩因跌宕而動人(8)

接受專訪時,賀敬之還回憶說:“1949年8月中旬,我作為代表隨蕭華為團長的中國民主青年代表團,出席了在匈牙利首都布達佩斯舉行的世界民主青年第二次代表大會,並出席了世界青年聯歡節。吳學謙、丁聰、趙風、榮高棠等也參加了有關活動。開國大典這一天,我們在返回途中,在莫斯科,我們同蘇聯友人共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新中國成立後,全國青聯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歷史時期。”賀敬之在訪問中一再感慨,《回延安》、《雷鋒之歌》等好些傳世詩作的誕生都與共青團有關,看來“我的‘青情’難老”。

賀敬之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10多年了,大部分時間在和疾病作鬥爭,除了原來查出的肺癌,近幾年還患有白內障,腿腳也不好。儘管這樣,他這幾年的工作成果還是令人讚歎,他先後整理出版了《賀敬之詩選》、《賀敬之詩書集》和《賀敬之文集》,還寫了不少回憶性和總結經驗的文章,即興而作的詩歌也不在少數。牽扯他精力的,還有不少事:一是應邀給別人的書作寫序言,像給丁毅編著的《西洋歌劇選》寫的序言,他就很是下了功夫,對中外歌劇的創作進行了深刻系統的闡述;再是來找他索字的特別多,都是朋友或老鄉,不好推脫;還有就是和青年作者的交流,讀他們的作品,寫回信、進行座談,幾乎成了每天的必修課。

對老家山東棗莊,賀敬之一直很關心。自14歲離開家鄉後,直到1949年底賀敬之才回到故里賀窯村,並接母親回北京生活。

“父親早在1939年去世,我當時在四川,到延安後才知道。我兩個弟弟都在北京,也早就退休了,妹妹前幾年因肺癌而去世。”

1988年賀敬之回去過一次家鄉,1995年在他建議、奔走下建成的臺兒莊大戰紀念館開館、臺兒莊烈士陵園開園時,他又回到過家鄉一次。1997年,家鄉為他建設了賀敬之文學館,“儘管當時我極力反對建設,但是最終還是建成了。因為我不提倡,所以我與我的家人一次也沒有去文學館看過”。賀老說:“我很早就離家,之後從未在山東工作過,我個人的能力有限,對家鄉沒有做過什麼貢獻,每每想起來就感到慚愧,但我的心一刻也沒有離開家鄉故土和父老鄉親。我經常透過一些媒體關注著來自家鄉的各方面的資訊,併為家鄉人民在各條戰線取得的成就而感到歡欣和自豪。”

電子書 分享網站

李瑛:用真情頌歌時代最強音(1)

李瑛,著名詩人,有“部隊詩人”之稱。1926年出生於河北豐潤,1949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文學院。歷任隨軍記者、部隊文藝工作者,《解放軍文藝》編輯組長、副總編、總編,解放軍文藝出版社副社長、社長,總政文化部副部長、部長等職;出任過中國文聯執行主席、中國作協主席團理事委員、中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