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兒童基金會理事、中國國際友人研究會常務理事。

“長詩熱”已經構成了詩壇的一道風景。最近,記者在書市上便見到過好幾部,有《共和國第一旗》(5000餘行)、《鄧小平》(6000餘行)。據說,南京有位作者創作了長詩《孫中山》、廣東有幾位作者合寫長詩《百年期待》,河北有人在寫一部3萬餘行的長詩,四川一位詩人在寫關於世紀思考的長詩,4000餘行。近一段時間以來文壇上寫“長詩”的越來越多,這種久違了的“長詩熱現象”正在引起人們的關注。

在生活節奏日漸加快、人們生活更加忙碌的今天,詩人們為何選擇了長詩的創作?或許這些詩作者正在探索一條新的詩歌創作之路,或許漫於詩壇的某些詩風(如疏遠政治、躲避崇高、怪誕晦澀、矯揉造作等)已經讓人產生了厭倦,長詩熱正好是對這種不良詩風的糾正。於長詩,如今的青年人想必並不陌生,中學課本上便有老詩人李瑛的長詩《一月的哀思》,成為人們百讀不厭的精品。今天,他又寫下了3600餘行的長篇精品《我的中國》。

生活給詩人以糖

回顧著名詩人李瑛多年來的作品,從表現焦裕祿事蹟的《一個純粹的人的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