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行僧般,總愛穿一件質地粗糙的毛衣。沒過多久,彭萬墀也去了巴黎發展,追尋他的人生夢。三毛的三位老師,後來都成了華人世界著名的藝術家。
相逢瞬間,相離剎那,來去匆忙,無需給誰交代。紅塵路上,多少結伴同行的人,最後都相繼走散。日暮黃昏,行走在落英繽紛的小徑,想要丟棄自己,也是不能。那些曾經許下諾言,又沒有兌現的,不必計較。因為沒有誰,真心願意去違背。
三毛在聚散中成長,她漸漸從那個漫長的雨季走出,感受雨後陽光的清新和溫暖。這段時間,三毛和陳若曦相處甚多。陳若曦是個熱情開朗的女孩,一頭清爽短髮,風采迷人。素日裡,她總勸說三毛應該走出自閉的狹隘世界,已經錯過了花季,不能再與青春擦肩。
陳若曦聽說中國文化學院開辦了一年,她提議讓三毛去找創辦人,看能否做一名選讀生。三毛亦不想固守這份無望的堅持,將自己封鎖在寂寞的城裡,沒有出路。她寫了一封長長的信,給文化學院院長張其昀先生,把自己少年失學和自學的經歷都寫上。後來三毛回憶那封信,清晰記得最後一句話:“區區向學之志,請求成全。”
相信沒有誰,忍心拒絕一個年輕女孩誠心追求學業的請求。張其昀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