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決定作戰能力的不僅僅是艦隊的規模與戰艦的數量。
從實力上看。德意艦隊確實存在很多問題。
相對而言。二艘“德意志”戰列艦並不算落後。雖然在主炮數量。防護能力等方面不如“蒙大拿”級。綜合生存能力也差了很遠。但是具有與“蒙大拿”級拼命的資本。不會完全被動挨打。只是。德國海軍不是帝國海軍。其二艘“德意志”級戰列艦配備的僅僅只是由帝國海軍提供設計與相關技術。德國兵工廠生產的四百毫米重型穿甲彈與四百毫米標準穿甲彈。並沒有配備複合穿甲彈。
可以說。這是一個相當嚴峻的問題。
按照帝國海軍的評估結果。別說“皇帝”級乙型戰列艦。就算是“省”級戰列艦。也只有在配備了複合穿甲彈之後。才有可能在海戰中戰勝“蒙大拿”級戰列艦。另外。“省”級乙型戰列艦在使用複合穿甲彈的情況下。對“蒙大拿”級戰列艦擁有壓倒性的優勢。
顯然。沒有配備複合穿甲彈的“德意志”級戰列艦隻能與“蒙大拿”級拼刺刀。
在少了三門主炮。裝甲厚度嚴重不如對手。綜合能力嚴重欠缺的情況下。“德意志”級戰列艦的綜合戰鬥力恐怕還不到“蒙大拿”級的一半。而綜合戰鬥力相差百分之十五。足以決定勝負了。更何況差了百分之五十?
“俾斯麥”級戰列艦的問題就更加嚴重了。
在設計的時候。“俾斯麥”級並沒有考慮到遠距離交戰的問題。雖然其觀瞄裝置相當先進。而且後來還獲得了帝國海軍提供的雷達。其遠戰能力一直比英國海軍的同期戰列艦強。但是“俾斯麥”級在遠戰方面存在的問題在設計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根本不可能透過後期改進進行彌補。
比如。其主炮的結構就沒有太大的改進餘地。
雖然德國海軍也根據遠戰的需要。開發出了三百八十二毫米口徑的重型穿甲彈。但是因為主炮的結構問題。其遠端穿甲能力僅比標準穿甲彈提高了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根本沒有多大的改善。另外。“俾斯麥”級戰列艦沒有配備彈道計算機。在使用遠端穿甲彈的時候需要重新計算炮擊引數。對炮手素質的要求非常高。而德國海軍的訓練強度一直提不上去。戰鬥傷亡率也不是很低。導致在使用重型穿甲彈的時候炮擊命中率降低了至少一半以上。結果。很多時候炮手寧願使用標準穿甲彈。也不用重型穿甲彈。
當然。德國的火炮技術是非常先進的。
實戰證明。“俾斯麥”級戰列艦配備的艦炮在近距離炮戰中。對任何一種戰列艦都有致命的威脅。而“蒙大拿”級如同所有的快速戰列艦一樣。強調了水平防護。而不太重視垂直防護。如此一來。只要交戰距離足夠近。“俾斯麥”級戰列艦的主炮仍然能夠轟穿“蒙大拿”級的主裝甲帶。
相對而言。“俾斯麥”級的防護問題更加嚴重。
因為採用了老舊的設計觀念。要求次要部位都具有抵抗中等口徑穿甲彈的能力。所以導致“俾斯麥”級在擁有超過四萬噸標準排水量的情況下。其防護效能反而不如差了好幾千噸的“皇帝”級乙型戰列艦。如果考慮到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好的裝甲鋼冶煉生產技術。那麼“俾斯麥”級的防護問題就更加突出了。
另外。“俾斯麥”級的綜合生存能力也非常糟糕。
在幾年間。“俾斯麥”號與“提爾皮茨”號數次遭到重創。都是因為綜合生存能力。或者說艦體設計的問題過於突出。導致關鍵裝置極易遭受損傷。從而導致整艘戰艦都失去作戰能力。相比而言。帝國海軍的“皇帝”級戰列艦的綜合生存能力都超過了“俾斯麥”級。在實戰中往往捱了很多炮都能夠繼續作戰。
可以說。德國海軍這四艘戰列艦確實沒有什麼好驕傲的。
另外。德國海軍的二所戰列巡洋艦也沒有多少戰鬥力。
雖然“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在進行了大規模改造之後。換裝了大口徑艦炮。擁有了戰列巡洋艦中出類拔萃的火力。但是二艘戰都過於老舊。且設計思想非常落後。艦體老化問題也相當嚴重。
最重要的是。戰列巡洋艦不再是海洋戰場上的主角。
帝國海軍早在二年前就讓“果敢”號從一線戰場上退了下來。頂替戰列巡洋艦的大型巡洋艦也主要執行破交作戰任務。很少參加艦隊決戰。即便在太平洋戰場上。破交艦隊往被臨時抽調去伴隨主力作戰艦隊執行作戰任務。艦隊指揮官也會想方設法的讓大型巡洋艦避開敵人的戰列艦。特別是快速戰列艦。
從綜合戰鬥力上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