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章 太原兵工廠(二)

一個數量級的,

就說75毫米口徑的山炮,一三式山炮炮管的壽命只有一百多發炮彈,經過他們改進的一七式山炮可以達到千發以上。

在李志堅將生產和研發結合起來之後,雖然他以後再顧不上管兵工廠的事,但是兵工廠內材料的研發工作一直都沒有停,生產的炮鋼質量越來越好,雖然還不能完全滿足所有火炮的生產要求,但是也將已經定型的火炮的質量提升了很大的層次。

尤其是仿製日式九四式山炮而來的二七式山炮,已經有不次於日本生產的質量,質感非常好。

現在新出來的新型105毫米榴彈炮和75毫米山炮等幾款產品,已經經受住了戰場的檢驗,獲得了前線官兵的歡迎。

當然現在太原兵工廠的人才不光是李志堅培養的,隨著閻錫山政治影響的擴大,山西又成了現在為數不多可以進行大規模軍工生產的地方,許多歸國的軍工方面人才也都來到了山西。

閻錫山對於投奔而來的人才,自是求賢若渴,欣然接納,又進一步的促進了兵工廠的發展。

太原兵工廠有兩個大的發展機遇期,一個是在1930年中原大戰前,現在的許多產品在當時已經定型,不過在中原大戰後,由於南京中央,和東北軍張學良等人的制約,生產陷於停頓;

另一個就是從1932年閻錫山復出以後開始慢慢恢復,到了1937年抗戰爆發之後,由於戰前的充分準備,戰爭的巨大需求,促使太原兵工廠得以迅速發展,不光恢復了生產規模,甚至還有超越。

這還是光一個太原兵工廠的產量,已經超越了中原大戰前,現在臨汾、呂梁和長治都有分廠,這些地方的產量也不小。

太原兵工廠已經成了山西的一大錢袋子,每年都有大批的軍械彈藥運送出省,使得閻錫山有更多資金來供養越來越龐大的軍隊。

在視察的中午,閻錫山叫上李志堅一起在兵工廠的食堂一起吃了飯。其間告訴李志堅,因為進口來源斷絕,現在中國軍隊能夠獲得火炮的唯一來源就是山西的兵工廠,中央以及桂系、西北軍等都在頻頻向山西購炮。

他準備給晉綏軍各軍都換裝新火炮,將替換下來的舊炮在太原集中檢查後,賣給中央軍和各個地方部隊,43軍的舊火炮,也要直接運回太原進行檢查後重新刷漆,一門舊炮換一門新炮。

對此李志堅自是願意,很高興的應允下來,在被問道對兵工廠有什麼意見時,李志堅將上午參觀時的想法說了出來:

一是以後坦克肯定要生產,坦克將是未來一段時間的陸軍主戰裝備,現在生產的火炮無法裝上坦克,可以儘早著手研製57毫米和75毫米的長身管坦克炮;

二是現在太原兵工廠沒有一種可以實用的狙擊步槍,現在生產的65式步槍的精度已經很高,但是作為狙擊步槍用,子彈口徑小,在長遠距離射擊不利,可以在此基礎上,擴大槍管口徑,並適當加長槍管的長度,在上面加裝一個瞄準鏡,製作成為狙擊步槍,經過戰爭證明,狙擊步槍在戰場上有很強的作用。

而製作狙擊步槍,對於現在太原兵工廠來說也並不是什麼太過困難的事情;

三是為了加強各軍現在的防空能力,可以將一部分重機槍的支架做成360度可移動式的,同時支架做長,人可以站著射擊,現在防空機槍數量不多,並且重量太大,在野戰之中,部隊攜帶並不容易,所以野戰防空射擊還是以日常裝備的輕重機槍為主。

陪同的張愷在周圍不住點頭,連稱李志堅不愧是名將,考慮角度的確不錯。李志堅沒有接話,只是對著張愷笑了下算是回應。

雖然張愷為人和學識都不錯,兩人交情也是不錯,對技術有著精益求精的執著,但是人情世故方面還保留技術型人才的直線型,沒等閻錫山發話他先出聲變態,雖然之後閻錫山也對李志堅的建議表示了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