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5章 太原兵工廠(二)

在閻錫山到來後,李志堅跟在閻錫山的後面,張愷負責講解,張愷是一個兵工專家,他自己研製的“愷字炸藥”是硝銨炸藥,質量好成本低廉,解決了晉綏軍的大需求。

在抗戰爆發之後,太原兵工廠的規模又進行了擴大,但是為了防空,很多部件的生產都分散到了太原城西的分廠內,在太原城內的主兵工廠內主要是負責整件的組裝生產。

張愷帶著閻錫山等一眾人首先看了火炮工廠,現在火炮廠可以生產從75毫米到150毫米的數種火炮。

晉造二四式150毫米口徑重型榴彈炮,是基於克虜伯150毫米榴彈炮的基礎上仿製而來,之前生產了八門都佈置在了忻口炮兵要塞中。

到現在為止產量也不高,主要是炮鋼要求太高,只能依靠進口。在德國禁止特種鋼出口後,轉向英國和美國來購買,不過可以購買到的量也不大,且在向山西運輸不便,只能進行小規模生產,一年也就幾門的產量。

晉造二六式105毫米榴彈炮,是將原一六式105山炮改造而來,雖然太原兵工廠生產的炮鋼的質量仍然無法和克虜伯公司相比,但是使用進口美國、德國的部分裝置,自己也進行了研製改進,現在自己生產的炮鋼的強度和韌性對比以前已經是天壤之別,所以有能力擴充炮管的長度,壽命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原先的炮管長還不及一米,射程短且精度也不行,改進後的二六式榴彈炮的炮管達到了20倍徑,使得射程超過了十公里,火炮的射擊精度也提高很多,效能已經與日本九一式榴彈炮的效能相仿。

不過由於重量增加不少,不再適合當做山炮來使用,但是對於在要塞防守中使用還是非常合適的。

在繳獲日軍的九二式加農炮之後,原本想仿製日式九二式加農炮,但是四米以上的火炮身管,對炮鋼的要求更高,太原兵工廠的炮鋼還無法達到要求,只能是將借鑑到的技術都應用到了二六式105毫米榴彈炮上。

太原兵工廠原先還生產了一批晉造一八式88毫米的野戰炮,都佈置在了娘子關一線,在第三次太原會戰,娘子關失守時,被守軍都炸燬了。

之後有了這一款二六式105毫米榴彈炮後,也就沒有再恢復88毫米炮的生產。

兩門用於參考的日式九二式105毫米加農炮,在反擊一一四師團的時候,被兵工廠的技師們操練著用於轟炸日軍,這兩門炮的射程遠精度高,也給一一四師團帶來一些不小的威脅,現在在廠內按照功勳炮在展覽。

晉造一七式75毫米山炮,是在一三式山炮的基礎上又改造的,加長炮管後提升了射程且降低了火炮的生產工時,是抗戰爆發前各部裝備的主力火炮,不過在晉造二七式山炮生產出來後,這種炮已經停產,剩餘的就在倉庫中準備向外出售。

晉造二七式75毫米山炮,這個是參照繳獲的日軍九四式山炮仿製的,炮重和晉造一七式相差不大,但是穩定性上提高不少,射程也比一七式山炮遠了一公里,達到了八公里,現在已經規模化量產,是現在太原兵工廠月產量最大的炮。

再就是二六式仿瑞士厄利孔20毫米機關炮,這個是引進瑞士厄利孔公司的專利,以及用其提供的炮鋼生產,是晉綏軍內使用最廣泛的防空炮,現在已經大量應用於太原城防和忻口、娘子關等陣地。

之後張愷繼續介紹的是37毫米戰防炮和各式迫擊炮,雖然知道這些炮在戰場上的作用也不容小覷,但是看過前面的主流火炮後,眾人已經對這些的炮的興趣不大,走馬觀花的看過。

在從炮廠出來後,又陸續視察了槍械工廠和炸藥工廠,炸藥工廠主要就是聽聽產量,可看性不大,不過在槍械工廠,看到現在生產出來的槍械工業質感更強,效能更高後,李志堅也有點與有榮焉的感覺,這些兵器質量的提升,裡面也有他的幾分辛勞功勞。

這些工廠內的很多機械還是之前他給聯絡從國外購買的,他首先引進了美國最新型的電弧爐等裝置,又引進了一些專家,對鋼材的元素配比進行最佳化,祛除雜質,兵工廠的原料鋼的質量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同時增加了多臺大功率高爐,產量也擴大了。

在人才培養上,他聯絡國立山西大學等對口專業的上百名年輕老師和學生到美德的鋼廠進行專門的交流學習,現在這些人已經是太原兵工廠的技術骨幹。

兵器的設計並不是很難,有很多成熟的優秀武器可以仿製,但是最難的就是材料,材料上不去,槍支、火炮的射程、精度和壽命都上不去。材料不同,對效能的提升根本就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