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堅在離開太原前,和李守義等在山西實業公司的兄弟小聚了一次。
在李守義從美國回來後,兩人還是第一次相見。
眾人見面後,也是不禁一陣唏噓,幾年沒見,他們已經打下了這麼大的一份基業,不說山西實業公司的規模已經不小,就是每個人的情況也是大不一樣,李志堅現在已經成為一軍之長,成了山西省內名副其實的一方權貴。
不過說到這裡,又讓人們都有點傷感,已經有好幾個人折在了戰場上,除了第二次太原會戰外,在之後的幾次戰鬥,尤其是在固始的戰鬥中,又折損了幾個人,並且有更多的人在戰場負傷。
犧牲在戰場上的兄弟們的家屬,是李志堅最不敢面對的人。雖然他問心無愧,但是畢竟他還活著,而那幾個兄弟則永遠的離開了,這讓他心理的愧疚感更強,只能安頓李守義等人多加照拂,將他們的子弟們都幫著養活起來。
李守義看到李志堅說到這裡滿是自責和愧疚,不想讓他繼續難受,就趕緊轉移話題,將話題引到了山西實業公司上來。
自從李守義回國後,在他制定的一切圍繞戰爭,主要服務於軍隊的指導思想下,山西實業公司的發展又上了一個臺階。
將腳踏車廠的產品進行了調整,開始生產三輪腳踏車,這種腳踏車後面有車廂,可以裝載更多的貨物。
在戰時港口被封鎖,缺乏油料進口的情況下,這種腳踏車極大的迎合了市場中對這種人力運輸車的需求,在城市之中道路平整,這種人力車要比騾馬車方便的多,又相對省勁,且日常中也不需要其他花費,在山西的工廠和個人商戶紛紛購買。
除了腳踏車的生產外,凡是可以承接的太原兵工廠的業務都承接了下來,槍托、炮架、炮輪、彈殼等,將整個太原腳踏車廠的產能又都利用了起來。不光不用像李志堅提前設想的那樣將工人轉產,還將太原腳踏車廠的生產再次盤活。
現在山西實業公司發展還有一個大的契機,就是向國外進出的通道大多被隔斷,所以山西實業公司的幾個產品在現在都成為了國內獨一份的存在。
中央軍和其他地方實力派在山西購買火炮和彈藥後,都需要合適的運載工具來運輸,而現在國內可以提供汽車的只有太原汽車廠,雖然太原出產的卡車質量和運載量都還不能和國外相比,但是根本沒有其他選擇,所以汽車廠根本不愁銷售問題。
現在汽車廠和摩托車廠承接的基本上都是軍方的訂單,不光外省需要購買,晉綏軍也需要不少的汽車來運輸物資。山西山地多,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使用汽車來拉運物資。
為了解決油料的問題,閻錫山四處找油,最終在陝西榆林地區找到一些小塊油田,打了一些油井,也能解決一定的的需求問題。
除了交通工具外,李守義從美國帶回來的無線電技師們,將無線電臺攢起來後,推向了市場,現在國外貨不好運進來,所以太原無線電廠生產的這些電臺也壟斷了國內這方面的市場。
這還不說製藥廠生產的磺胺類和止血類藥品。
山西實業公司在戰爭刺激而產生的需求推動下,企業還在不斷膨脹。
並且李守義結合現在中國大多數地方的現實情況,推出了以物易物的模式,可以用棉花、菸葉以及礦石等原料和太原實業公司交易,將生意做的更大,在解決了國內的需求的同時,山西實業公司的盈利都一直在增長,這還是在李志堅要求所有產品必須是微利的情況下。
聽到這些,李志堅都不禁非常佩服李守義,在企業經營方面,李守義已經超過他不少。
現在影響山西實業公司最大的制約因素就是日軍飛機的轟炸。在日軍打到太原周圍,打的最厲害的時候,由於人心惶惶,山西實業公司都全體停過了幾天,在日軍退了之後,公司就又重新恢復生產。
日軍飛機對太原的工廠進行了重點轟炸,雖然由於受到太原城內的防空力量干擾,尤其受到是八座防空塔的的威脅,日軍轟炸機並不能精準轟炸,但是高空地毯式轟炸,還是造成一些工廠廠房受到毀損,生產受到了不小的影響。
尤其是腳踏車廠,因為佔地面積大,且不屬於軍事防空的重點區域,受到的損毀更大,李守義等人只能儘可能的組織人員對廠房進行搬遷重建。
並且現在同蒲線南段的鐵路,日軍飛機會經常光顧,致使運輸也時斷時續,貨物向外運輸的效率大大下降。
聽到李守義等人講的,李志堅心中都早就有預料,所以戰前就將不少工廠和裝置遷出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