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大聲感嘆道:“梁武帝這件事做得還挺好,相比之下,趙宋皇帝真是沒腦子,從北方過來的仁人義士們真可憐。”
&esp;&esp;他轉念一想,辛棄疾似乎也是歸正人,甚至和羊侃前半部分的人生軌跡還有點像。
&esp;&esp;祖輩都曾為漢人政權效力,都歷經三代才完成迴歸,都在北方經歷過一場血戰。
&esp;&esp;小老虎眼睛使勁眨了眨,忽然蹦出一句:“歸正人就應該齊心協力反了趙宋皇帝,順便打出一個口號,嗯,什麼「闖王來了不納糧之類的」。”
&esp;&esp;小老虎不愧是起義軍出身,一口一個造反,辛棄疾頗覺好笑,凝眉思索了一會,方道:“話糙理不糙,此言倒也真切。”
&esp;&esp;小老虎搓搓手:“其實吧,羊侃前半生反魏,後半生歸梁,這種「前半生xx,後半生xx」的敘述方式總會讓我想起我們晉王。”
&esp;&esp;辛棄疾:“……”
&esp;&esp;小老虎又道:“當然還有肅祖陛下和祖逖,以及文山先生,我就說嘛,這種人生軌跡的轉變果然很熟悉哈哈哈哈哈。”
&esp;&esp;辛棄疾:“……”
&esp;&esp;小老虎興致勃勃地感慨道:“梁武帝此時和羊侃君臣相得,倒也還算有點腦子,怎麼後來就宛如欠費跑路一樣,整個人都開始發癲……唔,唔!”
&esp;&esp;“少說兩句吧”,辛棄疾伸手按住他的嘴,無比頭痛地說,“人都快被你得罪光了。”
&esp;&esp;被點到名的各位都坐在影片對面看著呢。
&esp;&esp;小老虎一頓,拼命眨眼睛,催促小夥伴快點繼續講羊侃的故事。
&esp;&esp;辛棄疾接收到他的訊號,驚訝道:“羊侃還是很出名的,你真的一點都不知道他的事蹟?”
&esp;&esp;小老虎掙脫他,雙手叉腰,理不直氣也壯地大聲逼逼:“歷史長河中那麼多歷史名人,誰能個個都記得,先生給我講了也記不住,又不是兵法。就連子云將軍,如果不是和他一起吃過飯,我都不知道他是誰呢!”
&esp;&esp;辛棄疾看了一眼影片另一端,覺得小老虎副本結束之後,怕不是要回家抄書抄得昏天黑地。
&esp;&esp;鑑於梁武帝就在那邊的九州書院裡坐著,他還是決定在敘述時給梁武帝留點面子:“後來麼,就是臺城之戰了……”
&esp;&esp;侯景從壽陽起兵,攻入建康。
&esp;&esp;此刻梁朝名將盡皆凋零,只剩羊侃一人坐鎮臺城,主持保衛戰,總督建康兵馬,散盡家資賞賜士卒,並劃分割槽域防禦,屢次退敵,內外肅然。
&esp;&esp;侯景抓住了羊侃的長子羊耽,也就是羊鵾的兄長,押到城下,威脅羊侃開城出降。
&esp;&esp;他從前還在高歡部下混的時候,也曾夾雜在幾十萬大軍中進攻過羊侃,深深被對方的驍勇善戰所震懾,根本就不覺得自己能正面突破,只好改為來陰的。
&esp;&esp;本想著,羊侃一貫重情重義,這下必定會被他拿捏住軟肋。
&esp;&esp;哪成想,羊侃白衣凌風,登上城垣,在城頭張弓搭箭,對準了親子心口:“滿城百姓俱在身後,我羊氏一門俱是忠烈,豈能為一子有負天下!”
&esp;&esp;侯景無可奈何,只得將羊躭重新拖回了營中。
&esp;&esp;本來吧,有羊侃在此處鎮守,臺城一時半會暫時無虞,怎奈天要亡梁,他日日枕戈待旦,夙興夜寐未曾閤眼,所以積勞成疾,不治身亡。
&esp;&esp;一代英傑病死城闕,隨後臺城陷落。
&esp;&esp;多年後,其子羊鵾手刃侯景,報了這段冤仇,後來被梁元帝派王僧辯誅殺,一心為國的忠良最終死於所謂的國主之手,實乃荒謬至極。
&esp;&esp;辛棄疾走入室內,將藥膏遞給羊鵾,囑咐他在此好好休整,回頭去找陳蒨商議戰術。
&esp;&esp;他到的時候,陳蒨正負手望著壁上懸掛的輿圖,目光清邃銳利,如同隱於天光雲影間的利刃。
&esp;&esp;辛棄疾直截了當地說:“此戰當兵貴速神,一戰渡江,徑趨建康。”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