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0節

不過是再做一次罷了。

&esp;&esp;張世傑心頭彷彿有一群羊駝呼嘯而過,一時竟不知如何開口。

&esp;&esp;跳槽過一次不代表就打算自己另起爐灶啊,這擱誰身上能受得了!

&esp;&esp;他躺在草地上,試圖把自己變成一塊沒有感情的青草餅乾,目光幽幽地看著天空:“我不行了,陸君實,你讓我緩緩。”

&esp;&esp;陸秀夫貼心地等了一會,覺得他已經恢復過來,才在他身旁坐下,輕嘆道:“朝廷的意態甚是堅決,一心置我們於死地,歸宋之路已經被徹底斷絕堵死,然而,卻也不可能就此歸降胡虜。”

&esp;&esp;那天蒙古大軍的領頭人倒是漢將,據說還是蒙古皇帝的義子,對於這種行為……他只能說,人各有志吧。

&esp;&esp;既然兩條路都走不通,他還真就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自己單幹。

&esp;&esp;在陸秀夫這邊,抗擊胡虜的優先順序,遠遠高於為宋廷盡忠。

&esp;&esp;在真正的歷史上,他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始終遊離於中樞朝廷之外,僅作為李庭芝抗元的軍師活動。

&esp;&esp;他最後帶著小皇帝跳海,這種行為也很難用傳統的「忠君愛國」來形容,而是一種更高層面的追求。在那個時刻,自身的安危已經不重要,小皇帝的生死不重要,甚至宋廷的存亡與否也不重要。

&esp;&esp;重要的是,小皇帝代表了彼時的整個漢文化,象徵著天下漢人衣冠,以及整個漢民族脊樑所象徵的威嚴。

&esp;&esp;唯有以一死來向後人表明,民族之精神不滅,星火之英靈永存。

&esp;&esp;在歷史上,他們用了很長的時間才終於意識到,自己一直以來為之奮鬥、出生入死的到底是什麼。

&esp;&esp;但那時已經太遲了,一切改變都已經來不及。

&esp;&esp;所以,張世傑在臨死前,自沉於風浪中,才會如此感嘆:“我為趙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復立一君,今又亡。我未死者,庶幾敵兵退,別立趙氏以存祀耳。”

&esp;&esp;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存祀」,是祀續漢人政權的江山社稷,而不是為了趙宋王室。

&esp;&esp;可以亡國,因為國家只是一家一姓之王朝。

&esp;&esp;但不可以亡漢家之天下,因為這天下是數千年的英烈前赴後繼,與億萬眾生息息相關。

&esp;&esp;此刻,陸秀夫看到了蒙古大軍的氣勢如山,彷彿無可抵擋,意識到亡國滅種的危機已然近在咫尺。

&esp;&esp;這就迫使他比歷史上提前了一大截,開始思考這個問題——

&esp;&esp;究竟如何做,才能保全漢家之天下?

&esp;&esp;很顯然,宋廷是根本靠不住的。

&esp;&esp;張世傑沉默許久,終於不得不承認好友說得有道理。

&esp;&esp;他之所以給宋廷打工,並不是因為宋廷多麼有魅力,宋理宗和賈似道多麼明君賢臣引人折腰,而是因為他是一個漢人,宋廷作為唯一的漢人政權,他別無選擇。

&esp;&esp;但現在看來,既然一局棋已經完成不下去,還可以直接掀棋盤!

&esp;&esp;我們不奉陪了!

&esp;&esp;張世傑估量著此事的可行性:“可我們不過夔州一座城,人手有限……”

&esp;&esp;陸秀夫神色淡然,早已將個人安危視之如浮雲。

&esp;&esp;若是戰事不順,到頭來也無非引頸一快,赴死而已,至少死得比如今的境遇更有意義。

&esp;&esp;他這麼說道:“轉戰入川吧,那裡才剛剛被蒙古大軍平定,還有大量民間義士和地方武裝在活動,我們可以沿途招攬人手。”

&esp;&esp;這個提議頗具戰略眼光。

&esp;&esp;呂布、王堅等人雖然在四川境內經營了一段時間,但一來時間太短,之前被充作巡邏軍的親兵們都隨他來到了夔州前線。由於四川本身的地勢特點,這就註定了沒有年,蒙軍不可能涉足川境的每一處角落,也就無法順利地完成過渡。

&esp;&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