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0節

二來,呂布畢竟想要圖謀以後自立的,而不是真的給蒙古帝國幫忙。

&esp;&esp;因此,他的招撫工作以勸課農桑為主,而不包括通常攻佔地方後,必須進行的一系列文教工作,這就給地方起義留出了足夠的活動空間。

&esp;&esp;矩州、貴陽一帶從地理位置上來說也是不錯的選擇,但因為那裡都是陸上,天然就適合蒙古騎兵展開鬥爭角逐,故而不納入考慮。

&esp;&esp;張世傑點點頭,最終做出了決定:“就這樣吧,我聽君實的。”

&esp;&esp;見好友劍眉深蹙,似有揮之不去的隱憂,陸秀夫伸手輕輕按在他肩上,語調堅決,彷彿立下一個誓言般說道:“別擔心,不會有事的,我將一直在你身邊與你並肩征戰,直到此生盡頭。”

&esp;&esp;一片枝頭紅萼被吹風吹落,沾惹了素衣如雪,高崖之上,萬古蒼莽,新生的春日正籠罩著近處松梢,散去江面的蒼蒼霧靄。

&esp;&esp;他折下一枝花,伴著流動的雲霞綺色,放在張世傑掌心:“走吧,我們一同戰去這人間。”

&esp;&esp;張世傑鄭重地說:“好。”

&esp;&esp;……

&esp;&esp;這個建議居然在夔州將士群體中,獲得了全票透過。

&esp;&esp;主要原因就是南宋有遇到荒年招募流民為兵的傳統,不怎麼進行賑災,而是將這些可能爆發成農民起義的潛在危險分子統統募集起來,直接吃官糧。

&esp;&esp;不得不說,這確實是一種大聰明做法。

&esp;&esp;雖說確實維護了地區穩定吧,但戎兵也變得越來越多,對朝廷也沒有什麼衷心可言。

&esp;&esp;他們並不願意留在夔州城等死,因此張世傑一提出此計,眾人登時歡欣鼓舞,呼聲雷動,推舉張世傑為首,陸秀夫為軍師,自副守將徐宗武以下,只花了不到三日,就全部動員好,整裝待發,準備轉移入川。

&esp;&esp;夔州表面是一座城,實際是一個行政區劃道,周邊的眾多軍力彙集起來,其實力量甚為可觀。

&esp;&esp;城中百姓若是願意走的,也都跟著一起轉移撤離。

&esp;&esp;大多數人因素來聽聞蒙軍屠城的劣跡,膽戰心驚不已,都決定跟隨夔州軍離開。

&esp;&esp;陸秀夫遣人在城中擂響戰鼓,作進攻狀。

&esp;&esp;臨江頓兵的呂布等人聽聞鼓聲,又見上方人煙滾滾,皆以為他們要魚死網破,最後一搏,不得不召集大軍,嚴陣以待。

&esp;&esp;然而如此過了幾番,卻根本不見上面動兵,屢次被召集起來、卻沒遇見任何戰鬥的蒙古大軍心生惱怒,態度也攜帶了許多。

&esp;&esp;夔州眾人藉著這陣動靜的掩飾,早已分批乘船入江。

&esp;&esp;眼下正值汛期,坐船順水而下,疾馳若天上,所謂“千里江陵一日還”便是如此。

&esp;&esp;徐宗武等人走得飛快,如箭般飛向了天邊,星夜即抵達涪州城,如神兵天降,打了個措手不及,直接開始了進攻。

&esp;&esp;眾人不以宋廷官軍為名,只稱漢軍,豎漢人旗幟,所到之處盡復漢人衣冠。

&esp;&esp;陸秀夫和張世傑成為最後一批斷後之人,走之前不忘扮作小船輕甲,從城南大溪口,極為隱蔽地溯溪而下,駛入後方的蒙哥大營中,一把火燒了他們的輜重糧草。

&esp;&esp;火光沖天中,蒙軍暴跳如雷,張世傑縱聲長笑,小船飛掠過四處蹦濺的火花和箭雨,早已飛也似得行遠了。

&esp;&esp;原本正好打算在這一日上山入城的呂布:“……”

&esp;&esp;他和陳宮面面相覷,對於這個突如其來的發展已經驚呆了!

&esp;&esp;算來算去都沒算到這個啊,誰能想到陸秀夫他好端端的,居然還能一扯旗子起義了呢。

&esp;&esp;但陳宮轉頭一想,又覺得確有道理,嘆息道:“是英傑戰勝時勢,而不是時勢造英傑。我似乎太過低估他們二人了,在末世中尚且還能力挽天傾,何況如今的大局,遠遠沒走到窮途末路呢。”

&esp;&esp;不過,這個情況對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