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0節

</dt>

&esp;&esp;他的朋友陸君實,是這世間最了不起的人。

&esp;&esp;他本該有無比光輝燦爛的未來,而不是在這一座邊城之中,歷經風雨滄桑,揹負著罵名死去。

&esp;&esp;張世傑輕輕地問他:“那君實可曾有悔?”

&esp;&esp;陸秀夫笑了笑,望著雲間一片如墨的遠山,暖陽撕開了雲翳,在他清麗面容上映照出一片流光鴻影:“我亦無悔了。”

&esp;&esp;“此次來到邊城,見了從未見過的風景,在戰亂中懂得了許多,也算是重又成長了一遍。”

&esp;&esp;“若還有漫長時光的話,我這一生還有好多事想和世傑一起完成,就此留在前線,共彈鋏,掣青鋒,赴吳鉤……可惜了。”

&esp;&esp;張世傑聽得難過極了,下意識捏緊了他的手,許久說不出話。

&esp;&esp;他在腦海中飛速地想著對策。

&esp;&esp;其實到了這個程度,雖然所面對的已經完全是死局,但要想傾盡全力保下陸秀夫一個人,還是能做到的。

&esp;&esp;張世傑靈機一動,不如——

&esp;&esp;陸秀夫也在思考接下來該怎麼辦。

&esp;&esp;他並不怕死,但不能接受自己和張世傑這般清名被毀、千秋萬世含冤而死。明明沒有做錯任何事,卻死於自己人的背後刀劍,這種死亡根本就毫無價值。

&esp;&esp;他親眼見證過宋廷的腐朽。

&esp;&esp;他的家鄉楚州長期淪亡於金人鐵蹄之下,飽受戰火摧折,宋理宗等人對此不聞不問,直到在他出生的那一年,楚州才終於被收復回來。

&esp;&esp;他也曾懷一腔報國之志,但很快無法忍受朝臣寡德,文恬武嬉,奸佞橫行,所以選擇了辭官歸鄉。

&esp;&esp;自古以來,像這般少年登科的天之驕子,一入官場便抽身離去,確實是很罕見。

&esp;&esp;也正因為陸秀夫和宋廷還沒有建立太深的牽絆,他得以用一種較為冷靜的視角縱觀全域性,最終得出一個結論,當今的天子遠非中興之主,面對大敵侵逼,必將有百敗而無一勝。

&esp;&esp;但宋廷卻是唯一的漢人正統政權,他從前覺得,為了守護這天下漢人衣冠,自己只能選擇科舉報國,為宋廷效命。

&esp;&esp;但現在看來——

&esp;&esp;陸張二人各自想了一通,得出結論,最後幾乎在同時開口說道:

&esp;&esp;“君實,我等下出城把你送走,你以後就做個流亡文人,隱姓埋名過餘生。”

&esp;&esp;“世傑,我們自立門戶吧。”

&esp;&esp;???

&esp;&esp;二人瞠目結舌,震驚地互相凝視了半晌,幾乎又在同時回應道:

&esp;&esp;“你說的自立門戶是什麼意思?”

&esp;&esp;“你為什麼要出城把我送走,難道打算自己留下來等死?”

&esp;&esp;眼看場面變得混亂不堪,張世傑更是滿頭問號,陸秀夫連忙把他按回去:“你先聽我說,如今唯有這一條路可選,與其抱憾枉死,莫如升起旗幟,殊死一戰。”

&esp;&esp;張世傑指著他,“你你你”了半天,險些昏過去。

&esp;&esp;陸君實難道不是一顆紅心向宋廷的大忠臣嗎,咋能說出這話,他難道被奪舍了?

&esp;&esp;張世傑想到這種可能,頓時大驚:“你是真的假的?不行,快讓我驗證一下,我問你啊,我們去年端午做了什麼?”

&esp;&esp;陸秀夫溫聲道:“你從我這裡坑走了一條節日祈福小紅繩。”

&esp;&esp;張世傑稍稍放下心,又使勁將好友扯過來,手搭在他額頭上,仔細探了探:“也沒發燒啊,怎麼忽然就開始說胡話了?”

&esp;&esp;陸秀夫無奈,抓住他的手不讓他亂動,一邊語氣溫和地說:“我也花了很長時間來說服自己,還以為你會比我更快接受這件事。”

&esp;&esp;畢竟,張世傑之前從北方政權歸宋,已經跳槽過了一次,現在也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