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望著自己的刀鞘,陷入茫然。想去醫館找薛玄一傾訴,卻又怕讓對方知道自己負面情緒更添壓力。
過了兩日,陸青雨依舊壓抑不快。終於一大早,他拿著一些靈果,藉口探望傷勢,也趕到薛玄一所在的醫館後院。
,!
醫館裡,薛玄一雖已擺脫“真氣暴動”之危,但仍留些暗傷未痊癒,暫時在此調理。見陸青雨到來,他面露驚喜:“青雨,你這幾日怎不常來?我正想聊聊修煉心得。”
陸青雨勉強笑著遞上靈果:“我忙著峰裡事務,加上自己苦修刀法,不太順利……”話說一半,卻停住,似不願多談。
薛玄一敏銳察覺好友情緒不佳,主動問起:“你修煉遇瓶頸?可否細說。”經不住關懷目光,陸青雨才默默訴出心聲:“我總覺得自己的修行比你緩慢,沒有亮眼進步。看你短短日子自創招式,而我卻卡在破浪行經第二段……”
說完這些,他臉上滿是苦澀,“你若再度迎戰吳嘯或更強對手,我只能看著,卻幫不上忙。”
薛玄一沉吟片刻,終於一手拍上陸青雨肩頭,正色道:“青雨,你完全不必自卑。我們一路走來,從破廟風雨到百靈坡浴血,再到外門榜。若沒有你多次力保,我恐怕在百靈坡就死了好幾回。”
陸青雨搖頭:“那是協助,我卻無你那般奇特功法機緣。”薛玄一呵呵一笑:“正因我體質古怪、經脈亂流,才被逼著在險境中悟出‘曲線刺’。可你刀法紮實穩固,卻能在多次遭遇中發揮極強威力。只是你性子內斂,不會刻意炫耀。”
他回想起百靈坡時,陸青雨擋妖獸於陣前、外門擂臺時與符修鏖戰等場景。“你刀法根基之穩,非我能比。若再找對方法,定能爆發驚人力量——而且更平穩長遠,不像我一路靠險招。”
這話令陸青雨神情微動,有些觸動。
薛玄一見他有所鬆動,繼續說道:“我雖不瞭解刀法深髓,但你有沒想過:破浪行經並非只靠爆發,也需‘浪勢連綿不斷’,要在心中形成‘波浪節奏’,不能只追求一時猛勁,反而自亂真氣。”
陸青雨一愣:“我以前想的一直是刀起如浪峰,一擊致命,再接一浪更猛……但每到第三式就會卡住。”
“也許你過度追求瞬時爆發,卻忽略了第二式與第三式的銜接韻律。”薛玄一做個比方:“浪潮之大,不是一波比一波更猛,而是有節奏的漲落、蓄力與再爆。若我們只盯著‘更猛’,反而不成浪勢,只成孤峰之浪。”
聽到此言,陸青雨眼睛漸漸亮起:“或許……我確實太急於攻破瓶頸,沒留空間給靈力回緩。你提醒得對,我應放慢刀式銜接,積蓄再發。”
他想起百靈坡時自己也曾陷入匆促爆發,被強敵輕易化解;若能運用“浪勢連綿”的方法,可能就沒那麼快力竭。
這一番促膝長談使陸青雨茅塞頓開:自己真正缺乏的,並非神奇體質或機緣,而是對“波浪節奏”的深層理解。一味強攻並不利於長刀刀勢的迴旋積累。
他當即在醫館庭院裡輕輕演練前兩式破浪刀法,薛玄一則從旁觀摩,時而建議放緩呼吸,以“浪起浪落”節奏延長第二式的餘勁,為第三式蓄力。
結果這簡短演練中,陸青雨居然順利完成第三式,刀光連續三波,威力雖未完全爆發,卻已非常流暢!
“成功了!”陸青雨自己也驚喜萬分,回刀收勢,不住感慨,“原來如此……把刀勢當成浪潮的節奏,而非一次性全部砸出……我之前方向搞錯了。”
薛玄一見他眉宇間一掃往日陰霾,也欣慰笑道:“你可別灰心說什麼天賦不如我。若真論穩紮穩打,你甚至還超我一籌。我是沒辦法才走險途,你卻能踏出紮實路子,或許將來更可怕。”
陸青雨心中暖意迸發,點頭:“謝了,我再好好消化你的建議。”
兩人對視一笑,話題自然轉到“以後如何在外門中發展”。陸青雨說:“我打算先在峰裡排程好雜役弟子與資源供給,看能不能幫你備些療傷靈物。等你身體徹底痊癒,我再抓緊時間衝擊破浪行經後段,說不定能趕上下一輪外門大比。”
薛玄一點頭:“對,我也要鞏固‘臨風迴旋篇’,若能在大比或榜戰上重現,宿敵吳嘯也不見得無法對抗。”兩人談起吳嘯,皆神情肅然,深知對方陰魂不散。
“不過你我都不必急功近利,”薛玄一補充道,“正如刀浪之理——激流雖猛,但需留沉澱的餘韻。何必在意外界一時評價?等你刀法穩固再出手,驚豔眾人也不遲。”
陸青雨心神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