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7章 天縱奇才

“所謂以工代賑就是,朝廷以興修工程的名義,僱傭災民做工,代替直接發放錢糧的賑災方式。”

其實,以工代賑在後世早已不新鮮。

只是古人沒有多少幾個能理解裡面的底層邏輯。

所以,當範統和馮文斌聽到包拯解釋之後,反而感到震驚不已。

“包大人,恕下官直言。”馮文斌直言不諱道,“楚州連年乾旱,正需休養生息,此時若是大興土木,乃勞民傷財之舉,豈非適得其反?”

包拯抿嘴一笑:“馮大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望包大人賜教,下官洗耳恭聽。”馮文斌地說道。

包拯點點頭:“以工代賑看似勞民傷財,卻有三大好處。”

馮文斌道:“哪三個?”

“第一,擴大內部需求,增加就業機會。”

“現在的楚州就好似一潭死水,百業蕭條,沒有活力。”

“所謂一業興,則百業興。”

“官府大興土木,災民便能獲得一定報酬,購買口糧和必需品,則其他行業也會跟著復甦。”

“獲得報酬的災民多了,那麼其他行業也跟著盤活。此其一。”

“其二,以工代賑,可減輕朝廷的財政壓力。”

“但凡天災,百業荒廢,百姓淪為災民,只為吃一口飽飯。此時,朝廷興修水利,則可以比平日更低的價格僱傭到災民。”

“不但完成了基層建設,還養活了百姓,可謂一舉兩得。”

“第三,激發災民的自力更生精神。”

“朝廷如今直接賑災,災民已經養成了不勞而獲的習慣。”

“長此以往,災民再無進取之心,縱然日後天降甘霖,災民也不願再從事生產,只想等待朝廷救濟。”

“這便是以工代賑的三大好處!”

“妙!妙!真是絕妙!”

範統和馮文斌聽完包拯的解釋,像是打了雞血,大有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之感。

彷彿這些年的官都白當了。

世上還有如此絕妙的應付災情之策。

簡直是一舉多得。

“包大人一席話,勝過下官讀十年書,讓下官茅塞頓開,撥雲見日。”

“如此良策,包大人為何不直接稟報朝廷?”

就連公孫策和展昭也聽得目瞪口呆。

以前怎麼從沒聽包大人說過,遇到天災還能這樣玩。

實在太絕妙了!

以工代賑,看似在壓榨災民,匪夷所思,然而,細思之下,就不難明白其中的奧妙。

天災之年,災民只要餓不死就阿彌陀佛了,更何況還能有報酬收入。

以工代賑,簡直是一舉多得的偉大創舉。

公孫策跟隨包拯已有多年,知道包拯有治國之才,可也沒想到,包拯的才能遠超他的想象。

猶如海水一般,不可斗量。

彷彿世上就沒有難倒他的難題,這才是最可怕之處。

包拯微微一笑:“以工代賑關係重大,尚需試點,以驗證效果,方可逐步推行,故而本府並未上疏。”

範統道:“包大人言之有理!下官這就按包大人所說,即刻施行,正好可以將楚州淤積多年的永濟渠疏通。”

包拯點點頭:“如此甚好!不過僅僅只是疏通河道,還無法僱傭楚州所有災民。”

知州範統和通判馮文斌聽後都連連點頭。

的確,疏通河道,幾千人足矣。

而楚州如今的災民至少有三萬人之眾。

範統問道:“不知包大人還有何良策?”

“辦法有很多。”

“除了官府的力量,還可以調動鄉紳地主的力量。”

“比如,鼓勵鄉紳地主擴建房屋,以少量的成本給,僱傭災民。”

“鼓勵寺廟、道觀翻修廟宇。”

“還可鼓勵鄉紳地主進行娛樂活動。”

聽到這裡,兩人又是一陣費解,摸不著頭腦了。

馮文斌道:“包大人,前面幾條,下官尚能理解,可鼓勵鄉紳地主大搞娛樂,下官便無法理解了。”

包拯呵呵一笑:“這有何難理解的!國家的經濟就像水,只有流動起來,才能有活力。”

“但凡災荒之年,錢糧都集中在富人的手中,錢無法流通,便形成了一潭死水。”

“本府之所以鼓勵富人從事娛樂活動,便是要刺激他們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