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皇妹和包拯夫妻生活和諧,趙禎心裡高興不已。
公主又將包拯所填的四首“梅花”,與皇上看了。
趙禎看罷,心中更是欣慰萬分。
原本包拯不過是盜用名篇,可趙禎看了,卻先入為主的以為,那是包拯的內心寫照。
特別是兩首《卜運算元》!
第一首描繪了梅花的孤獨,雖遭群芳嫉妒,更將風吹雨打,零落於塵泥之中,卻依然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彰顯了其無私的奉獻精神。
第二首則展現了梅花在風雪中堅韌不拔,儘管遭受嫉妒,卻保持不爭不奪的姿態,以一種超然的心態笑對世間的風雲變幻,展現其孤高的性格。
兩首詞相得益彰!
“包卿真乃高潔之士,當為百官楷模。朕有他輔佐,何愁江山社稷不穩!”
趙禎由衷讚歎,若非心底無私之人,又如何能填出此等佳作。
次日上朝,百官上疏後,趙禎便將包拯所作四首梅花詞與百官傳看。
“真乃千古佳作!”
“包大人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吶!”
“這兩首《卜運算元》,立意高遠,不輸《青玉案》。”
“一個‘笑’字,當真是神來之筆,包大人真乃曠世奇才。”
百官知道包拯現在是駙馬爺,風頭正盛,自然免不了拍馬屁。
趙禎道:“朕希望各位卿家能以包卿為楷模,多為國家著想,莫要只知爭權奪利。”
百官默然。
四首梅花詞一經流傳,青樓焦教坊爭相傳唱。
包拯的名頭,在青樓都獨佔鰲頭,和柳永並駕齊驅。
歌姬舞女們個個傾慕,恨不能一睹包拯的風采。
年輕後輩,如歐陽修、司馬光、韓琦、富弼等,都紛紛慕名前往拜訪,自稱學生。
八賢王次子趙祥,也備了厚禮來拜謁,拜包拯為師。
以前包拯只是臣子,對皇家之人得恭恭敬敬。
不過現在他是駙馬,地位不輸任何親王,自然無需再點頭哈腰,而是平起平坐。
整個大宋朝,除了皇上和太后,已經沒有人可以讓他下跪。
包拯看著趙祥道:“小王爺要拜我為師,王爺和娘娘可知曉?”
趙祥道:“若非父王和母妃準允,我豈敢造次!”
包拯有些哭笑不得:“小王爺,我如今是駙馬,你是小王爺,論輩分,你我同輩,如何做得你的師長?”
趙祥道:“孔夫子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何必在乎輩分!”
包拯見他堅持,只得收下他這個弟子。
多結交一些權貴,沒有壞處。
只要不讓皇上猜疑和忌憚你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