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食物。那一瞬間,書源心中湧起了強烈的好奇,他彷彿看到了一個隱藏在高原深處的美食寶藏,等待著他去挖掘。
帶著滿心的期待,書源踏上了前往西藏的征程。一路上,他穿越了廣袤無垠的草原,遠處巍峨的雪山在陽光的映照下閃耀著聖潔的光芒,成群的犛牛如同黑色的珍珠散落在草原上。當他終於抵達西藏的一個古老村落時,他能清晰地感受到空氣中瀰漫著的濃郁奶香,那是一種混合著青草氣息的原始而純粹的味道,他知道,自己離藏式奶渣已經很近了。
書源在村落裡四處打聽,很快便結識了一位名叫次仁的藏族小夥。次仁熱情好客,當他得知書源對藏式奶茶感興趣時,眼睛裡閃爍出興奮的光芒,彷彿遇到了知音。次仁帶著書源來到了自己的家,那是一座傳統的藏式民居,院子裡擺放著各種製作奶製品的工具。
次仁的母親,一位慈祥的藏族阿媽,正在忙碌地製作奶渣。她笑著歡迎書源的到來,並開始向他講述藏式奶渣的製作奧秘。首先是奶源,阿媽說,在藏族的傳統裡,犛牛乳是製作奶渣的上佳原料。每天清晨,牧民們就會小心地擠下新鮮的犛牛奶,這些牛奶富含營養,帶著草原的芬芳。
接著,阿媽把新鮮的犛牛奶倒入一個大鍋中,慢慢加熱。她告訴書源,火候的控制非常關鍵,要用小火慢慢熬煮,就像呵護著一個脆弱的生命。在熬煮的過程中,要不斷地攪拌,防止牛奶粘鍋。書源好奇地湊上前去,看著鍋裡的牛奶開始微微沸騰,熱氣騰騰中帶著濃濃的奶香。
隨著牛奶的加熱,其中的水分開始慢慢蒸發,牛奶變得越來越濃稠。這時,阿媽加入了一點自制的酸奶作為發酵劑。這酸奶也是用犛牛奶製作而成的,經過了時間的沉澱,它蘊含著豐富的乳酸菌,能夠讓牛奶更好地發酵。阿媽輕輕攪拌著,讓酸奶和牛奶充分融合,然後把鍋蓋上,讓牛奶靜靜地發酵。
書源靜靜地坐在一旁,心中充滿了期待。幾個小時過去了,當阿媽再次揭開鍋蓋時,牛奶已經發生了奇妙的變化。它變得更加濃稠,而且有了一種獨特的酸味。阿媽說,現在就要進行下一步了,分離乳清。
她把發酵後的牛奶倒入一個特殊的布袋裡,然後把布袋懸掛起來。乳清就像清澈的淚水一樣,緩緩地從布袋中滲出,滴落到下面的容器裡。這個過程需要耐心等待,直到乳清基本分離乾淨。書源看著那滴滴落下的乳清,彷彿看到了藏式奶渣誕生的前奏。
當乳清分離得差不多的時候,布袋裡剩下的就是奶渣的雛形了。阿媽把奶渣從布袋裡取出來,放在一個木製的容器裡,開始用手揉捻。她的雙手如同有魔力一般,把奶渣揉成了一塊一塊的形狀。阿媽告訴書源,這個揉捻的過程不僅是為了讓奶渣成型,還能讓它的口感更加緊實。
在阿媽製作奶渣的時候,次仁也在一旁給書源講述著藏式奶渣在藏族文化中的重要意義。他說,在藏族家庭裡,奶渣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食物。它不僅是日常飲食的一部分,更是節日和慶典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在藏曆新年的時候,每家每戶都會製作大量的奶渣,用精美的容器盛裝起來,供奉在神龕前,祈求來年風調雨順、幸福安康。而且,奶渣也是藏族人民招待貴客的重要食品,當有遠方的客人到來時,端上一盤奶渣,就代表著主人家的熱情和尊敬。
書源聽著這些故事,心中對藏式奶渣又多了一份敬意。他拿起一塊剛剛製作好的奶渣,放入口中。初嘗時,他感受到了一種濃郁的奶香味,那是犛牛奶的醇厚在舌尖上蔓延。接著,是微微的酸味,這種酸味並不刺鼻,反而讓奶香味更加突出,就像一首和諧的樂曲中的獨特音符。而且,奶渣的口感緊實而有嚼勁,越嚼越能品出其中的滋味。
隨著對藏式奶渣的深入瞭解,書源決定在村子裡多停留一段時間,深入體驗與奶渣有關的一切。他跟著次仁一家參與到日常的放牧生活中。清晨,他們趕著犛牛群走向草原深處。書源看到犛牛在草原上悠閒地吃草,他也試著幫忙尋找那些最鮮嫩的牧草。次仁告訴他,犛牛吃的牧草質量直接影響著牛奶的品質,而牛奶的品質又決定了奶渣的好壞。
在放牧的過程中,書源還結識了村裡的其他牧民。他們都對這個對藏式奶渣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很友善,紛紛向他分享自己製作奶渣的小竅門。有的牧民告訴他,在加入酸奶發酵劑的時候,可以根據季節的不同調整用量,夏天的時候,因為溫度較高,酸奶的用量可以稍微少一點,以免發酵過度。還有的牧民說,在揉捻奶渣的時候,可以加入一些糖或者鹽,製作出不同口味的奶渣,甜奶渣適合給孩子們吃,而鹹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