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主大方的遞過去一個鐵鏟:“試試就知道。”
那人小心的接過鐵鏟,好似是什麼摔在地上就會碎的寶物,遲遲不敢使用。
店主也懶得跟他墨跡,到外面吆喝一聲,把周圍人都叫過來後,自己一樣樣的演示鐵製農具。在他的演示下,不少人都上來試用鐵製農具,然後滿臉不捨的遞還給店主。
當天倒是賣出去兩三件,不過大部分人還是沒能力購買這麼貴重的東西。
如果所有人都一樣,只要能滿足基本的溫飽,人們就會覺得自己過得不錯,不會輕易冒險去改變自己的生活。
只要出現差異,哪怕所有人都能吃飽穿暖,人們也向往那些過得更好的,間接認為自己的生活很不如意,此時讓他改變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容易多了。
木質和石質工具的利潤本來就很薄,這個時代的運輸成本又非常高,哪怕祝平炎的工廠可以大批次生產而且有加成,其實也賺不到多少錢,主要就是為了襯托鐵製農具。
在勾起這些平民的渴望之後,招募工匠的人開始進村,給這些人講解不同等級工匠的工錢,同時告訴他們可以去向城免費學習工匠知識,學習期間包吃包住。
這是相當優厚的條件了。
古代人口不流通,很多人都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個地方,這地方只有一個木匠,並且這家世代都是木匠,你突然不想種田了,想要去學木匠,人家願意教你?
吃飯的手藝就是一個家族世世代代的飯碗,如果有十里八鄉其他匠人都比不上的獨門絕活,不僅要家族內傳承,還要傳男不傳女,防止女兒嫁人將技術帶去姑爺家。
教會徒弟餓死師父,這在古代可是大實話。
古代收徒有很多講究,進門什麼手藝都學不到,先幹個幾年活是常態,出師以後要去別處,不能搶師父生意也是最基本要求。
賺了錢以後要每年給師父孝敬,就像孝敬父母,否則會被人戳脊梁骨,師父給了你安身立命的手藝,恩同父母。
這樣的背景下,才會有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說法。
對比一下就能知道,包吃包住讓你免費學手藝,學成之後分配工作,這是什麼神仙待遇。
不過就算是這樣,這一輪招來的也都是些弱勞動力,比如老頭小孩,打仗殘疾的,死了男人的寡婦,幾乎沒有壯年男性。
再好的條件,也得是真實有效才行,祝平炎不是向男,他在這些向國舊民心中只是一個暴力征服者,有恐懼,卻沒有信任。
說是學手藝,誰知道真實目的是什麼,說不定直接讓你變成奴隸去幹苦活,這種事在這個時代很正常。
更何況現在是春耕的要緊時候,壯年男性進城去學手藝,地還要不要種了,如果當工匠沒有說的那麼好,地裡又沒收成,一家子能不能活到來年都很難說。
一級工匠沒有任何天賦要求,所以在一個月以後,這些人大部分都作為一級工匠返回,他們倒不是不能繼續學,二級工匠的要求也沒那麼高,只不過他們都迫切想要確定打工是不是真能賺錢。
工匠的工資是由工種和等級綜合決定的,這些老弱病殘幹不了重活,所以工資水平其實不高,和一個普通農民的務農收入差不多。
農民的空閒時間很多,實際收入會根據個人勤勞程度有波動,但肯定要超過只務農,而工匠作為打工人,全年除了少數休假都需要工作,基本沒有時間做副業。
總體來說,一個弱體力工匠的收入是要低於農民的,唯一的好處只是不會受天災影響。
但對於這些老弱病殘來說,這已經很讓他們高興了,起碼能養活自己,如果一家有兩人打工,養家餬口也不成問題。
不過這些並不重要,這些人想知道的是,祝平炎的承諾是不是真的。
如果一級工匠真的有承諾中的工錢,那二級、三級工匠難道也是真的?這些人懷著憧憬與忐忑,在幹了一兩個月後就再次進城,繼續學習成為二級工匠。
不等他們學成就已經知道結果了,因為當初沒回來的那些人更早的成為了二級工匠。
二級工匠對屬性有要求,不過要求不高,將近一半人都能滿足要求,不過三級工匠的要求是在太高,可以說是萬中無一,所以這些人就算想繼續學也不行,只能回來工作。
村裡人很快就知道,二級工匠的工資也是真實的,這可比一級工匠的吸引力大得多。
二級工匠的工資與祝平炎治下一個農業家庭的總收入差不多,但是祝平炎治下的農民都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