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等。按儒家理論,每一個人出生後,其社會地位就已自然形成,並且終生不得逾越,否則便是不仁非禮,甚至是犯上作亂。儒家這些理念,也正是最受歷代封建統治者所迫切需要和歡迎的。對此理念,皇上、宰相、大臣們無不擊掌歡迎讚賞,儒學再不好再迂腐,至少不會對當朝權力構成威脅,連潛在的威脅都沒有。它的要求、理想與追求,是透過溫和的讀書修身等和平手段,來獲得實現的。瞧瞧,要是陳勝、吳廣、劉邦、洪秀全、李自成這等亂臣賊子,當年都老老實實地捧讀四書五經,成為鐵桿儒家門生,他們還會舉旗造反嗎?天下豈不永遠太平,龍脈永傳萬年?但皇上老兒們並不犯傻,雖然把孔老夫子追捧到高入雲霄,頻頻加封到令人歎為觀止的地步,但對孔氏家族後裔的任用上,卻出奇的吝舍,極少給與其擁有實權的重要官職。孔氏家族的後裔子孫們,自然心知肚明,彼此心照不宣罷啦。
儒學第二大軟肋:學而優則仕,倡導官本位,對中國知識分子靈魂的腐蝕、毒害極深,流毒甚廣。儒家近乎病態、甚至變態的迷戀權力、崇拜權力。鼓吹讀書為仕,走上仕途,是儒家弟子們讀書的終極人生目標,也是儒家最高的政治理想。“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由顏如玉”。當然,書中還自有烏紗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做為一代宗師,孔子老先生,在這方面身體力行,親自做過表率,帶領弟子,駕輛破舊牛車,餓著肚皮,周遊列國,兜售他那套克己復禮的學說,推銷自己,希望撈頂烏紗戴戴,過過當官的隱,實現恢復周朝禮制的政治抱負。他自己曾誇下海口:“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意思是說,假如有人用我來治理國家,一年時間就差不多會有起色,經過三年便會很有成效了。遺憾的是各國的國君們,都不買孔老先生的帳,弄得孔子挺沒面子。有段時間,孔老先生情緒特別低落,曾一度萌生了流亡海外的念頭。孔子見當官為仕徹底沒戲,只好乖乖地回到魯國老家,開起私家書院,教授弟子,廣納學子,希望在有生之年再多掙些牛肉乾。用老百姓的話說,儒家的弟子門生,是一夥抱著四書五經到處專營的官迷!平時,口辯滔滔,侃侃而談;戰時,卻營營苟苟,百無一能。
當國家、民族處於危難之時,儒家弟子們為實現其夢寐以求的求仕做官理想,往往舍大仁大義,唯官至上,唯官是圖,唯官是從,也是儒學的最大致命軟肋。有奶便是娘,無論統治者透過何種手段,無論是同族還是外族,無論透過武力或陰謀奪取權力後,儒家弟子們都會率先承認並維護其權力的合法性,為登自己日後登上仕途而表示臣服。儒家弟子們在滿清入關後的表現,得到了最直觀的印證。因此,儒學理念特別受到同族、外族統治者的歡迎,成為統治天下、“德化天下”的最佳的“麻沸散”。
儒學的第三大軟肋:嚴重鄙視勞動、工商、科技。孔子本人平日嗜好飽讀詩書外,其餘的愛好便是美食與音樂。受宗師孔子的影響,儒家嚴重鄙視自然科學、農業、手工業、商業,尤其歧視體力勞動者, 對科技和手工業,認為是左道旁門、奇技淫巧,一概加以藐視排斥。《論語》中曾有如下記載:“樊遲請學稼,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子曰:小人哉樊須也!······”在儒家所推崇的四書五經中,對發展 國家民族經濟,提高綜合國力,幾乎絕口不提。儒學這種輕視甚至鄙視發展經濟的理念,對以後各代朝野的影響及後果,都是災難性的;特別是對後來的科舉考試影響巨大,直接影響到朝廷所錄用、選拔的人才的標準和質量,考試的科目都是儒家的經典及所推崇的四書五經,導致了統治階層對經濟、科技、軍事的整體漠視與排斥。
儒學的第四大軟肋:歧視婦女。“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遜,遠之則怨”。儒家嚴重歧視占人口半數的婦女,將其視為與小人同等社會底層族群。提出了男子可以隨意納妾,女子卻要從一而終的封建禮教。“餓死是小,失節是大”。“女子無才便是德”。兩千多年來,豎立在華夏大地上一座座彰顯女性貞潔的牌坊下面,都埋藏著一個個美麗鮮活的女性生命。儒學禮教,是壓在婦女頭上的一座大山!
儒學的第五大軟肋:倡導奴性,提倡盲目順從為美德,唯命是從,剋制慾望,壓制個性化的獨立思考。“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對人所萌生的萬千種不良慾望,透過內省、自律、自制來解絕,達到獨善其身的境界,從而淨化整個社會。其實這只是一種良好、天真、善良的願望而已,人的種種貪慾及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