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發現了。
在這次考古挖掘中,還發現了4個陶燈,其中一個陶燈上有一個角鬥士影象。經研究,這個影象應為一個著名的女角鬥士,她從古羅馬來到現在的倫敦,並且擁有很多追隨者,這些人死後也埋葬在她的墓地周圍,數量大約有六七千人。當時這個城市總人口才2萬人,可見她的追隨者之眾。
為什麼古羅馬人這麼殘忍?從個體來說,是受了社會風氣的影響,耳濡目染,從而心理扭曲;可是從一個民族、整個社會來說,這種殘忍又是怎麼形成的呢?
羅馬在最初100年間,不斷受到強敵圍攻,為了生存,他們和敵人戰鬥了幾個世紀,長期生活在血腥的戰鬥中。這種戰鬥帶來的可怕的大屠殺不足為奇。羅馬人一旦擊敗另一個民族,總是以殘暴的手段使他們臣服,這似乎也是鬥爭的必然結果。
例如,薩謨奈是古羅馬最危險的敵人之一。在公元前330年至前300年,本來是羅馬的軍事殖民地即有羅馬軍隊駐防的索拉城投靠了薩謨奈人,並屠殺了城裡的羅馬移民。這激起了羅馬人極大的憤怒,他們攻佔了這個城市,見人就殺,並且從投降者中挑選了225人帶回羅馬。他們在廣場上當眾鞭笞俘虜,然後斬首示眾。有人記載說,當時羅馬的平民百姓因此而極為興奮。還有一個叫卡普阿的城市,在漢尼城戰爭中投靠了迦太基人,後來又被羅馬人奪回。這個城市的市政委員全部被逮捕,按照古老的方式綁在木樁上,鞭笞、砍頭,其餘居民被賣為奴隸,城市的全部領地被羅馬吞併。
羅馬人和強敵戰鬥,征服了一個又一個的民族,他們的野心也越來越大。古羅馬最偉大的詩人維吉爾說:“讓別的民族獻身於藝術和科學,而羅馬人可要記住:你必須統治世界!”這就是一種權力意志,而羅馬正是一個最能體現權力意志的國家,殘暴則往往是權力意志表現出來的實際行為。世界上有些民族,例如中國古代不少朝代的君王,仁慈地對待被征服者,剛柔並用,剿撫兼施。可是古羅馬人卻不是這樣,他們一開始就非常嚴厲,有時甚至殘酷無情。
第四章 古羅馬人殘忍的本性(10)
當然,羅馬人並不是總在打仗,總在征服別人。到了屋大維擔任羅馬元首的時期,羅馬達到全盛,周圍已沒有什麼值得征服的文明國家,羅馬的疆域就此固定在東至幼發拉底河,西至萊茵河一線,而且以多瑙河為天然疆界。
羅馬人的權力意志失去了原先的目標——征服世界,於是轉向自身或由其所奴役的民眾,要不然就消耗在競技上,觀看緊張驚險的人獸搏鬥,為自己創造殘暴的感官刺激。
尼采曾經描述古代貴族統治的國家是怎樣產生的,完全適於用羅馬國家。他在《善惡之彼岸》中說:貴族統治的國家是那些靠自己人組成的團體,他們力求其族人繁衍不絕,主要因為他們必須保持其為族群,否則就有滅絕的危險。他們別無選擇,因為不存在繁榮昌盛、國泰民安的有利條件。出於自身的需要,他們形成了一個族群。作為一個族群,由於具有強大的凝聚力,透過與鄰國的戰爭和平息臣民已發生和可能發生的叛亂,就能夠繁衍不絕,從而確立其地位。他們從自身豐富的經驗中懂得了哪些特性使他們在天災人禍面前依然能生存下來,而且永遠是勝利者。他們稱這些特性為美德。他們十分嚴格地培養這些美德。嚴格就是目的——貴族的道德觀都是偏執的——教育年輕人的目的,控制婦女的目的,婚姻習俗的目的,建立年輕一代與老一輩關係的目的,刑法的目的(刑法只用來對付非貴族階層)。他們甚至認為偏執也是美德之一,並美其名曰‘正義’。這個階層的特性不多,但卻非常突出。他們強壯、好戰、精明、堅定、矜持寡言(這種人天生對上流社會無法言傳的魅力很敏感),不受族群變化的影響,牢固地確立自己的地位。前面已經說過,一個族群透過與不利環境的長期鬥爭,會變得堅強起來。
尼采接著說:然而他們終於獲得了幸福,解除了過度的緊張。周邊大概沒有敵人了,而且生活資料豐富,從而可以享樂了。於是舊的行為準則所強加的鐐銬一下子被砸碎,因為那些行為準則看來不再是種群生存的必要條件,只能作為奢侈品和老古董殘存下來。從這一種群分化出來的變種,突然出現在欣欣向榮的生活中。他們要麼傾向於更高更美,更出類拔萃,要麼墮落退化。個別人有獨具個性的勇氣,敢於脫離族群。但是在歷史的轉折時期,我們從那些互相依靠融為一體的族群當中,看到了宏偉的發展和抱負,像原始森林一樣,密密叢叢。這個民族有一種熱烈的急於發展的願望,野蠻的鬥爭和個